中风发生突然,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或从行动自如突然变为偏瘫、失语、失禁、吞咽困难、失去自主能力,大受打击及沮丧,令人失去尊严。虽然现代医学昌明,但被抢救过来的中风患者,其癒後效果未见理想,不少患者从此与轮椅结伴终老,需聘雇他人照顾日常生活起居。中国每年的中风患者约一百五十万人,死亡人数高达一百万人,由此可知中风是不容疏忽的一个疾病。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极为重要,大脑重量为人体的2~3%,但血液供应量却高达20%,其氧气及糖的消耗量是二十五%,大脑对氧及糖分的需求特高,却从不储备,若脑部供血出现障碍,大脑就会缺糖缺氧,出现功能紊乱,脑组织会受到破坏。若大脑血液阻断五分钟,人便会丧失意识,脑组织会受到损害,所以中风患者一定要及早抢救,早一分钟获救,生存机会愈高。
当血液内有栓子或脑血管内血栓形成,都可造成脑部缺血,发病突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偏瘫、失语、半身不遂等感觉障碍,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轻微的缺血性中风,又称「小中风」(发病时出现短暂性单侧手脚麻痹及乏力、说话不清等现象),起病突然,发生时间可能只维持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二十四小时,而且会自动恢复,因此常被患者忽略,约有十%的患者会在七天内发生严重性的中风,建议一旦察觉自己出现小中风的症状时,应立即接受检查和治疗。
缺血性中风病情发展缓慢,多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作,因睡眠时血压较低,血流较慢,所以血栓容易在此时形成而阻塞血管,造成脑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老人大多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活动量又少,血管易于硬化,也有青壮年患者,多因血管壁曾经受到损害,血块脱落而阻塞血管所致。
脑血管破裂出血,病情突然,病势急剧,死亡率较高,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运动或语言障碍,若患者出现深度昏迷、高热、瞳孔改变或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预後较差。脑浅表血管破裂,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性中风多于白天发作,大多是因为血压骤升造成血管破裂,常见于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饮酒、大便过度用力等情况出现。患者多伴有高血压,一般年纪较大。若脑部有隐藏性血管增生或血管瘤,破裂後可引致脑出血,这种情况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除了以上两种中风的原因,也有两者兼备的「混合性中风」,病情更为复杂。治疗中风的方法,必须在详细辨症後才能确定。中医认为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患者本身的体质已经较为虚弱,加上阴阳不平衡及气血不足,若再加上外因,如饮食不节、劳累太过、情志过激(过度喜怒哀乐)等情况,就会使病情加剧,造成气血往头部上冲,形成中风。
中医处理中风,效果非常显着,会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给患者处方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同时辅以针灸、艾灸、药蒸、推拿或物理治疗等方法,主要作用为疏通经络及促进气血循环,增加脸部五官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康复,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饮食必须清淡,才能帮助复原。
主动运动:患者向脑部发出讯息欲抬举或移动偏瘫的手或者脚 ,虽然初期不能如愿以偿,但仍须每天坚持进行。
被动运动:患者需要借助他人或者仪器,锻炼偏瘫的手或者脚的活动力,必须每天进行。
若患者在中风後三个月内的「治疗黄金期」密集式接受中药及针灸调养,康复会非常迅速;但若超过这个关键治疗期才接受治疗,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同时需要更多的治疗时间,康复率也会变得较低,甚至不能康复。超过三年以上的患者,可改善体质及增强抗病能力,但难于使已挛缩或萎缩变形的肢体回复正场☆态,更难于提升肢体活动能力。
中风患者发病後的治疗必须密集,要使瘫痪的肢体回复活动能力,靠「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两种。家庭富裕的中风患者大多有佣人可以照顾生活起居,经常有人推轮椅或代劳办事,很少有机会活动,因此康复速度会较慢,总之活动愈多,康复愈快,成正比例。
中风是综合性疾病,患者一般同时存在几种疾病,所以治疗时需按实际病情而施以不同的处理方法,患者切勿胡乱购买药物或中成药服用,应找合格的医师诊治。
由于大部分的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及痿软无力,出现吞咽或活动障碍,暂时不能自我照顾,需依赖他人照顾起居饮食,此时极需要家人的支持及鼓励,当家人怀着爱护之心去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加上心灵上的持续鼓励,同时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患者的康复会相对迅速及理想。
患者在中风前身体已虚弱,在中风後更因肢体不能活动,气血更见阻塞不畅,所以患者必须积极接受物理治疗,并经常给大脑讯息要移动患手或患脚。家人可以透过按摩或拍打,促进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减低肌肉因长期缺血及缺气而萎缩的程度,增加康复的机率。
人体是由肌肉、血管、经络、气血、神经所组成的,而经络是无形及最为神秘的,它就像纵横交错、贯通五脏六腑及全身内外的高速公路,《内经》云:「经络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因此透过肢体活动或穴位刺激能间接或直接达到以下有益人体的健康作用:
1.调整内部器官之功能(如减轻头晕不适、使心律回复正常)。
2.影响大脑皮层之讯息(如减低痛楚)。
3.促进血液循环(如消除肿痛、减少发炎)。
4.促进内分泌腺和神经功能回复正常(如恢复知觉)。
最早期的中医已记载有「砭术」,後期才使用针灸,对于本虚标实(体质原本是虚弱的,但有热邪在身)的中风患者,使用阳性的「砭石」进行调理是非常合适的,可有效疏通气血,增加微循环(砭石可加热使用,只要将砭梳、砭板放入一杯大热水中一~二分钟,拿出後就可进行热梳、热敷或热刮,效果更佳,尤其适合寒性体质及中风患者)。
动作1:从右手小指开始, 顺序至拇指。
动作2:再换做左手, 从小指开始,顺序至拇指。
动作1:再换做右脚, 从小趾开始,顺序至大脚趾。
动作2:再换做左脚, 从小趾开始,顺序至大脚趾。
动作1:在左手背指缝来回推,每一指缝约做10 次,从小指顺序做到拇指。
动作2:在右手背指缝来回推,每一指缝约做10 次,从小指顺序做到拇指。
动作1:在左脚背趾缝来回推,每一趾缝约做10 次,从小趾顺序做到拇趾。
动作2:在右脚背趾缝来回推,每一趾缝约做10 次,从小趾顺序做到拇趾。
※ 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有压痛点,压痛点是身体问题较严重的反应,因此要多加按压数下,通过持续的疏通,疼痛程度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中医说「头是诸阳之会」,中风患者病位在头,所以疏通头部经气有重要意义,建议用木梳或砭石梳替患者梳头,最好先在头顶中央「百会穴」来回梳30下,然後把头分为前後两半,每次由上而下各梳理30下,最後环绕两边耳轮各梳理30下,每天执行1 ? 2次。
※注意要贴着头皮及轻轻梳理即可,不要太大力,以免头皮磨损出血。
1. 手掌 2. 前臂内侧 3. 肘窝 4. 上臂内侧 5. 腋窝 6. 前肩 7. 肩膀 8. 肩峰9. 上臂外侧 10. 肘部 11. 前臂外侧 12. 手背。拍完左手,拍右手,再拍左脚及右脚。
※ 全身拍打的主要作用为疏通全身经气,使身体尽快回复正场☆态,拍打力度以病人能接受为度)。
拍打左手,再拍打右手。
拍打左手,再拍打右手。动作?:拍打左脚,再拍打右脚。
若患者的肩颈绷紧,可用砭石板在肩部刮痧,可加速老旧瘀血的代谢,改善肩颈部的血液循环,同时疏通手部经气,当痧完全消失时,才可进行第二次刮痧,一般4?5天可刮痧一次。刚开始进行时(刮)应见皮下有瘀血(痧)出现,当血液循环改善後便不会再起痧,肌肉也会变得较柔软,此时可改为按摩或推拿。
※ 由于中风患者本身正气不足,若背部能每天依靠在加热的砭石垫1~2次,每次30分钟或用热水将砭石板加热2 分钟,用手帕包裹敷在患处的皮肤表面上轻刮(疏理经气)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