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是在小儿麻痹症急性期过后的后期症状,又称婴儿瘫。属中医痿证范畴。根治颇难。
【病因】多因时行疫邪由口鼻侵入肺胃,流窜经络而发病。至后期多是本虚标实,脉络瘀阻的病理机制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小儿的神经系统所致。
【症状】小儿麻痹后遗症多表现为肌肉松弛和萎缩及肢体萎软,且多伴有畸形。弛缓性瘫痪多发生在下肢,如足的内翻、外翻及下垂等。多为一侧下肢或一侧上肢。
【疗法】
配穴方一脾俞、胃俞、三阴交、足三里、手三里。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耐心缓图,多获良效。
配穴方二主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绝骨、足三里。配穴:外感风热者,加风池、曲池、大椎;湿热浸淫者,加悬钟、昆仑;肝肾亏虚者,加肝俞、肾俞、解溪、丘墟。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日再行下一个疗程。②用艾炷无瘢痕灸,取如枣核大艾炷,置穴上着肤直接灸,每穴灸5~7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再行下一个疗程。
主治:小儿痿证。
附记: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但需久治,其效始著。
配穴方三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患部局部取穴。
灸法:用针后加温和灸,每次取3或4穴,先用毫针刺,用轻刺激—补法,得气即止,不留针。针刺后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达到局部潮红,微微出汗,皮肤湿润为度,以能起到疏通经络、温暖肌肉的作用。隔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20日再行下一个疗程。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附记:耐心施治,其效始著。在施治中避免患儿过度疲劳,而影响疗效。
配穴方四主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环跳、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配穴:手下垂者,加外关、中泉;足下垂者,加解溪;足内翻者,加悬钟;足外翻者,加照海。灸法:用针后加灸法,先用毫针在所选穴位做轻刺激,用补法,留针15~20分钟。起针后用艾条温和灸,各灸5~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10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附记:治疗本病,病为慢性,需耐心缓图,坚持治疗,同时需要配合药物熏洗和功能锻炼,其效始著或可望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