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产品市场乱象丛生
宣传夸大功效、保健食品暗藏“药效”、监管环节仍有空隙
羊城晚报16日独家报道了“中国保健食品最具影响力企业”、“广东省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售两款减肥保健食品被检出非法添加酚酞。“绿瘦”只是一个缩影。中国减肥保健食品市场每年坐拥过百亿销售额,但产品质量问题却层出不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羊城晚报记者继续展开追踪调查。
广告天花乱坠 多数涉嫌违法
据卫生部今年7月发布的《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中显示,目前我国肥胖病患者数量已达1.2亿人。实际上,有减肥需求的人远不止这个数字。据媒体报道,早在2006年,中国国际减肥美体协会秘书长盛杰就表示,我国减肥市场规模已达110亿元,增长速度惊人。据安邦咨询医药行业研究员边晨光2010年估算,我国减肥市场规模大约有700亿元。这里所指的减肥市场,包括各种与减肥相关的行业。
如此诱人的利益,造就了减肥市场的繁荣。走在广州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减肥的美容院或医疗美容机构;药店里也可以看到各种减肥茶、减肥药、减肥保健品、减肥仪器;上网搜索“减肥”,海量信息迎面而来,吃的、用的应有尽有。
与针灸、按摩、抽脂等减肥方式相比,服用减肥药或减肥保健品更方便、价格更低廉。打开网页,查看售卖这些减肥药或减肥保健品的网店,所有的商家无一不选择了类似这样的宣传:“一个月瘦15斤”、“不节食、零添加,想瘦哪里瘦哪里”、“抹到哪瘦到哪,脂肪立刻燃烧”……为了让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的天然无害,很多商家在广告中打出了“纯天然”、“纯植物萃取”、“中药成分”,并承诺“无副作用”。
根据我国《广告法》相关规定,药品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类似“一个月瘦15斤”这样的措辞已涉嫌违法。《广告法》中还规定,广告中不能出现无副作用等断言。我国《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十条中也明确要求,保健食品的广告不得夸大保健食品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