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栓柱56岁了,患有脑瘫的他从出生到现在就依靠着母亲的臂膀活着。对于他来说,母亲是他的支柱,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
母亲照顾他饮食起居、为他唱歌、帮他挠痒,母子俩偶尔还会一起唱唱歌,笑声时常从他们的家里传出来。最近这两年,李栓柱发现88岁的老人家总是担心一旦她不在了,儿子怎么办?
为了让老母亲安心些,李栓柱努力练习料理家务,他趴在地上擦地、洗衣服。当他一天天地适应自己去做这一切时,他发现母亲逐渐又有了笑容。
88岁老母 是脑瘫儿子的天
88岁的孙玉珍,出生在旧社会,她户口上的曾用名处写着:李孙氏。丈夫在1983年去世,她与先天脑瘫的儿子走过了此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在那个男女地位极其不平等的年代,孙玉珍有兄弟姐妹7人,父亲在她9岁那年去世了,母亲在她15岁那年也病逝了。孙玉珍16岁那年就嫁给了一户姓孟的人家当童养媳。没爹没妈,家里还穷,从嫁过去那天起她就没有享过一天福。
几年后,孙玉珍和比自己小3岁的丈夫一家人过卡子从德惠万宝来到长春。当时局势很动荡,丈夫23岁那年就吓死了,而她当时只有26岁。
后来,孙玉珍嫁给了现任丈夫。1955年,儿子出生了,原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结果他们却发现这个孩子先天脑瘫,两条腿根本动不了。
虽然没有文化,虽然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但是孙玉珍心里只知道,她是孩子的天,她一定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母子相依 感谢党和政府的照顾
孙玉珍和儿子李栓柱住在新竹花园小区。这套42.4平方米的温暖小屋是政府在2008年5月5日正式给他们的。“家里的一切都是大伙给的,窗帘、床、电视机,都是党和政府给的。”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李栓柱家时,新竹社区的书记刚帮他们收拾完屋子离开。
李栓柱从一出生就没走过路,他总是坐在轮椅上,他的双腿严重萎缩,根本没有行走的力气。夏天时,邻居总会帮着把他背到外面去溜达,晚上再帮忙把他背回来。
李栓柱每次回忆起父亲都让他觉得很骄傲。李栓柱的父亲是一名八路军,父亲活着时是李栓柱最幸福的时候,当时家里条件也还好。
老母担忧 她“走”后谁管儿子
丈夫去世快30年了,这些年来,孙玉珍带着儿子从不会说一句辛苦,因为她觉得这是一位母亲应尽的责任。
除了为儿子做饭、洗衣服,儿子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一切都要靠她。这些年,母子俩始终充满希望地活着,老母亲推个小车卖雪糕,李栓柱每天坐在马路边上卖烟。在两个人的努力下,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好。虽然那时很苦,尤其是冬天,母子俩的耳朵和手都冻坏了。
后来随着政策越来越好,政府为他们办了低保,逢年过节都给他们送吃的和用的。
原本这样美好的生活里,母子俩应该是越来越快乐,然而李栓柱却发现母亲有些不对劲了。直到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母亲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老人担心一旦自己走了,扔下这个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儿子怎么办。
孝顺儿子 练习爬行做家务
李栓柱从来没有想过母亲真的有天会离开,他也从来不敢想。无数个夜晚,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李栓柱真的很想做点什么,至少能让母亲安心一些。
为此,这几年来,李栓柱白天总是坚持自己做家务和洗衣服。他趴在床上,双手伸在床下的水盆里,一会就把衣服洗得很干净。他还努力让自己在地上爬行着擦地,虽然很费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李栓柱发现这些自己都能做得来。
慢慢地,李栓柱能坐着轮椅去给母亲买蛋糕、给自己洗衣服、做饭。见到儿子这样的变化,老母亲的心一天比一天亮堂了。
每天总会有歌声从这间不起眼的小房子里传出。孙玉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过去那些歌唱党的歌曲她都会,就算不在调上,她也能把那些歌词原原本本地背诵出来。平日里,这对母子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母子俩就是很喜欢唱歌、听广播、聊聊天。
社区照顾 为母子俩买日用品
新竹社区的工作人员们都很照顾这对母子俩。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周都会自掏腰包买吃的、用的给母子俩,还时常来帮忙干一些家务活。“就连我的手机欠费了,书记都给我交费。”李栓柱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一直带着微笑,感谢的话语始终挂在嘴边。“我觉得生活很美好,党和政府、社区和邻居都很照顾我们,以前我们娘俩住在铁北那边,后来知道我们搬过来了,长新派出所的所长和户籍警还给我们买了床和窗帘,帮我们搬家。”
李栓柱说,其实他有很多美好的梦想,但是因为自己无法行动,所以这些心愿就被他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心中。他说,他渴望能做点事去回报这个社会,回报自己的老母亲。“对于一个我这样的人来说,我真的很满足,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我的母亲从来没有放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