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水煮蛋或者茶叶蛋的亲们,一定对绿色蛋黄屡见不鲜,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蛋黄会变绿,以及对身体有没有伤害,下面5号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蛋黄煮绿了能吃吗?硫化物对身体无害。
水煮蛋的过程中,蛋清会发生热变性。蛋清中一些蛋白质是含有硫元素的,比如半胱氨酸中含有硫元素。在蛋白质受热变性过程中,硫元素会跟氢元素结合会产生一种气体——硫化氢,慢慢从鸡蛋清中释放出来,也是所谓“臭鸡蛋”的味道。不过,鸡蛋里的硫化氢极少,一般是闻不到很明显的气味的。而在煮蛋时,热量是从外向内进入的,鸡蛋外部的温度提升速率要高于中心,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就会向温度较低的鸡蛋中心移动。
在鸡蛋的中心,我们都知道有一颗蛋黄。蛋黄中是含有铁元素的。当硫化氢遇到蛋黄时就会与蛋黄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形成硫化亚铁包裹在蛋黄的外层。硫化亚铁是一种灰绿色的物质,因此蛋黄就有了一层淡绿色。
变绿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危害,大家不担心。首先,鸡蛋黄上面那点硫化物真的是非常少,在胃酸作用下有可能变为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如果没有跟胃酸起反应,那它也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会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根本不会参与人体代谢过程。
其次,鸡蛋黄上的硫化物并不会影响蛋白消化。产生硫化物的蛋氨酸并不是鸡蛋里面才有,它另一个名字叫甲硫氨酸,是食物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氨基酸。而且胱氨酸、半胱氨酸也是可以释放硫化物的氨基酸。
再次,人的肠道消化过程就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硫化氢、生物胺等代谢废物也是很正常的。肠道中硫化氢的量应该远远超过鸡蛋黄上面那点不溶于水的硫化亚铁。
第一招:磕开鸡蛋摊到煎锅上,摊开的面积越大且边缘越不规则,鸡蛋就越不新鲜。
正常来说,蛋黄和蛋白之间会有一层薄薄的膜,专业上叫“蛋黄膜”,随着储藏时间变长,蛋黄膜的弹性会越来越小,甚至破裂,慢慢的,蛋白和蛋黄就会融到一起。比较直观的结果就是,当磕开一个鸡蛋后,蛋黄马上就散开了,没有“被包裹”的感觉,非常随意。
第二招:看气室的大小,气室越大,鸡蛋就越不新鲜。
气室在哪?剥鸡蛋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鸡蛋大头的那一边有一块凹了下去,对不对?那个就是鸡蛋的“气室”。蛋从一生下来,体重就开始发生变化,一般都是越变越轻。这是因为鸡蛋壳上有气孔,会让蛋内的水分不断蒸发,鸡蛋的重量也就逐渐减轻。是的,蛋宝宝在离开鸡妈妈的身体后,自己仍是一只会呼吸的蛋!但是它呼吸得越久,本身的水分就越少,也就越不新鲜。刚生下来的鸡蛋,它的气室最高也不过3毫米,如果你的鸡蛋气室明显比这个大,那新鲜度也就越低啦。当然了,储藏温度、湿度不合适,都会加速蛋的失重。
人体的胆固醇主要靠自身产生,肝脏是最主要的胆固醇生产“基地”,每天可提供1。0~1.2克的胆固醇,占血胆固醇来源的85%,而食物中的外源性胆固醇是次要来源。正常情况下,内生胆固醇与外源胆固醇互相制约,自我调节。若食物中胆固醇多,体内合成就会相应减少。因此,适量吃鸡蛋不会引起胆固醇增高,以每人每天不超过1个为宜。油炸、油煎鸡蛋就不要多吃了。
有益心脏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
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接触氧气(胆固醇一旦被氧化,就会成为最严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胁之一),因此是对心脏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汤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摊鸡蛋
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饼,因此蛋黄中的胆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鸡蛋
鸡蛋打散后再炒,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空气接触较充分,氧化较多。鸡蛋比较吸油,用油量也较大。
蛋白质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
有研究显示,水煮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9.7%,几乎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摊鸡蛋
这两种做法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8%。
第三名:炒鸡蛋
蛋白质消化率为97%。
第四名:蒸鸡蛋
蛋白质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鸡蛋
蛋白质消化率仅为30%—50%。
维生素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
加热温度低,营养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
加热温度较低,核黄素、叶黄素等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
加热温度较低,水溶性维生素有少许损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
加热温度高,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五名:摊鸡蛋
加热温度高,所有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六名:炒鸡蛋
加热温度高,维生素损失较多。
所以,你现在知道鸡蛋怎么吃最好了吧?每天一个吃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