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医常年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完善的防治理念和行之有效的预防原则。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功治病”的概念。 “治未病”是中医奉献给人类的最先进、最先进的思想。 “治未病”的本质是“人人享有健康”。 充分发挥西医的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有效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健康文化和健康科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至天文地理都有很大的关系。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才能长久。”
能够健康长寿,不仅要懂得养生之道,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养生之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保健要注意五个方面的平衡。 它们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体五脏六腑的平衡,气血筋的平衡。
其中,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应该特别注意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 健康的习惯和态度至关重要。 常观世人,温和者长寿,性善者长寿,量大者长寿,沉默寡言者长寿。 涵盖四者,仁之终亦称“仁者万寿”。 概括起来就是温柔、善良、大度、幽默。
修养与人生的关系决定了修养的多面性。 那么,西医养生有哪些概念呢?
1、预防理念:未老未病、未老先养的防治理念
《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先治”的观点。 预示着人们从生命之初就应该注意保健。 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提前采取保健措施,可以预防衰老,防病于未然。 这些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2、整体观:天人合一、形神结合的整体观
西医养生理论指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强调机体的起伏,心理与生理的协调。 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 影响健康和癌症的诱因既包括生物诱因中医养生,也包括社会和心理诱因。 这是自古以来人们都感受到的客观事实。
3、平衡观念:调阴阳、补偏补虚的平衡观念
在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阴阳保持相对平衡。 一侧太弱或一侧太强,都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弱,出现病理状态。 人体健康离不开阴阳协调平衡的目的。
4、辩证观念:动与静、和与适的辩证观念
生命在于运动。 因为运动是生命的一个特点,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 只有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中医养生,预防癌症,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