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并带来明显的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介绍,28日以后,本轮冷空气的影响趋于结束。目前来看,本轮冷空气及后续补充冷空气的南下,将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在国庆期间气温较常年偏冷。
23日夜间,冷空气从新疆地区进入我国,并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
今日(9月26日),冷空气开始进入东北等地,受此影响,东北、华北、山东、四川盆地西部将出现明显降温。此后,冷空气在南下的过程中,将有补充冷空气的汇入,共同影响我国南方地区。27日,冷空气将影响江淮、江汉地区,28日,冷空气抵达南岭影响江南等地,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开始降温。
此次冷空气过程,北方地区大风降温更为明显。其中,新疆、内蒙古大部、甘肃东部、华北中北部、东北地区大部平均气温将下降6~10℃,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2℃以上,北方大部地区还伴有4~6级偏北风。
张涛介绍,此次冷空气活动的特点是“东移快,南下慢”。目前,我国中高空呈平直的东西纬向环流,使冷空气不能自北向南快速扩张,因此冷空气在北方地区东移扩展速度较快,而在南下时又呈缓慢渗透的特点。正因如此,才会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冷暖空气对峙明显,降雨更为频繁,降雨的时间也更长,而北方地区的降雨时间较短,雨量较小。
冷空气的到来是否会加快全国入秋进程?张涛表示,入秋的标准是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22℃。目前,我国北方入秋的地区主要在高原,如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河北的张家口、承德,北京北部山区也已入秋,但平原地区在此轮冷空气来临前还没有达到入秋标准。在此次冷空气过后,华北平原、黄淮等地将有可能入秋。
延伸阅读:遇到冷空气 如何养生保健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带来了强冷空气的来袭,面对突来的寒冷,我们要如何做好养生保健呢?虽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我们要注意预防因降温会引起的疾病,此外还要注意适当的保暖。
一、4种秋冬季常见病需防范
秋冬季节是流感、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的高发期,尤其是天气的反复变化及骤然升、降温等会引起这些病的大暴发。在此,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1.流感:典型的流感呈现为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
2.鼻炎: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其中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受天气影响较大。
3.哮喘:寒冷季节容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天气突然变化,可激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4.支气管炎:当气温骤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可致病。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二、“秋冻”不是人人都适合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但人们对“秋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不忙添衣”上,还要加强耐寒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洗鼻。另外,“秋冻”不是人人都适合,要有个“度”。
三、这些部位不宜“冻”
1.腹部:患有胃肠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上腹部保暖,以防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秋冬季节最好不穿露肚皮的衣服。
2.腿脚: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头部:秋冬季节不宜晨起洗头,容易受风寒。
4.膝关节: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尤其是膝关节处,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5.脖子: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