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三门县桑洲镇叶崇快的养鸡场又热闹起来。一群群毛绒绒的小鸡在林间空地上追逐嬉戏,叽叽喳喳的叫声使山林充满了生气。就在上个星期四,叶崇快从振宁公司新进了1万多羽苗鸡,这也是禽流感暴发以来,他这个土鸡养殖场在空栏了近一个月之后,引进的首批苗鸡。
进入5月中下旬,禽流感的阴霾渐渐散去。5月24日,农业部将禽流感的防控等级由“一类”调到“二类”,标志着家禽养殖业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记者从各地了解的信息看,曾经冰封的禽类消费市场正在解冻,不少养禽专业户开始补栏,生产逐渐恢复。但养殖者的信心一如这些毛绒绒的小鸡:充满希望,又很脆弱。
生产正在恢复中
叶崇快养了5年土鸡,年出栏量在2万羽至3万羽之间。跨入养鸡这个行业第一天起,他就同宁波振宁牧业公司合作,每年的净利润都在四五万元左右。由于禽流感,今年上半年出栏的1万多羽鸡没赚到什么钱,但因为公司按订单价收购,也没亏到钱。
“压栏了15天,每天每只鸡的饲料成本在0.3元左右,1万只鸡就增加了三四万元成本。这个钱公司答应会补偿一些,如果补偿到位了,实际上还是有赚的。”叶崇快告诉记者,他并不急于向公司结算这笔补偿款。因为“公司也亏了很多钱”。他说:“养鸡有风险,但有振宁公司这棵大树罩着,也没什么好担忧的。”
“从5月下旬起,公司的苗鸡孵化量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振宁公司副总经理陈希杭告诉记者,禽流感期间,公司坚持按订单价收购,承担了很大损失,但公司与养殖户的合作模式并不打算有丝毫改变。
长兴县和平镇的邱开忠这两天也在忙着采购苗鸡。邱开忠既是养禽大户,也是个经纪人。除了自己办了两个养鸡厂,还联手和平、妙西等地的30多位养鸡专业户,年出栏白羽肉鸡200多万羽,主要提供给位于富阳的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
“如果没有申浙公司,我们这次就亏惨了。”邱开忠说,由于申浙公司在市场最困难的时候,坚持按保护价收购,养殖户亏损并不大,所以生产恢复得也比较快。“这几天,我们每天都要进2到3万羽苗鸡。本可以进得更多,但要考虑申浙公司的加工进度,所以要控制补栏的节奏。”
同叶崇快、邱开忠不一样,长兴县泗安镇赵村养鸡专业户肖贤斌并没有与龙头企业有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这次只能直面禽流感的冲击。“损失了10多万元,差不多相当于前两年的利润。”肖贤斌告诉记者。尽管很受伤,但当疫情略有好转后,他还是补栏了一批苗鸡。“越是在没人敢养的时候越要养,这跟炒股票差不多。”养了10多年土鸡的肖贤斌寄希望于禽流感之后,土鸡的价格会大涨,将过去的损失挽回来。“就算赌一把吧。”他说。
“家禽生产正在恢复。”长兴大洋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卫琴告诉记者,从5月中旬起,公司家禽饲料的销售出现了回升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