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市民围观罕见白海豚
珍稀的中华白海豚游到佛山南海去了!3月12上午11点半左右,当记者接到报料后赶到现场时,发现一条长两米左右的白海豚在一米多深的排水沟里游来游去。为了一睹这平时难得一见的白海豚,5000多名市民赶来现场围观,整个河沟两岸被围得水泄不通,甚至有市民爬到河边的大树上观看。
据广东省珠海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助理研究员林文治博士介绍,白海豚天生怕强光和噪音,遇到强光和噪音会情绪不稳定,甚至会破坏到神经系统。可是,昨日现场的围观者太多,吆喝声不断,围观在一定程度上给捕捞抢救造成了不利影响。
罗村芦塘街道办的负责人梁庆昭则解释说,“村民围观是好奇心的体现,这是很正常的,而且是他们的报案让海豚得到及时抢救 。”
紧急制定方案抢救性捕捞
记者现场了解到,当地市民发现排水沟里的白海豚之后,为防止海豚游走,立即组织人员将排水沟两头围住,留下大约100米宽的水域让海豚游动。
昨日中午1点钟左右,广东省珠海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加林带队赶到现场,对白海豚实施抢救。鉴于现场情况比较复杂,人员杂乱,现场秩序混乱。陈局长提供了两个方案,第一是将中华白海豚从佛山原路赶回珠海;第二个方案是从陆路“干运”(即放掉运送水箱内大部分的水,让海豚的头部能够伸出水面,顺畅呼吸),运回管理局后再做相应的诊治,等康复之后再放回大海。
经过现场考证,第一个方案难度太大,而且当时中华白海豚脊背已经出现腐烂,倘若驱赶定会对白海豚的生命造成威胁。随即救援人员采取第二方案,准备用大渔网捕捞海豚上岸,再用担架抬上卡车,“干运”至管理局。
打捞两次才将它成功救起
制定方案以后,现场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对白海豚的捕捞抢救。由于白海豚的重量高达四五百斤,现场组织了近10名工作人员对白海豚进行捕捞。但是第一次捕捞很快以失败告终,在白海豚即将达到岸边时,其突然纵身一跃,又再次跳进了污浊的排水沟。因为排水沟水位只有1.5米左右,白海豚的跳跃导致污泥四起,对白海豚出现腐烂的背鳍很是不利。
工作人员见状赶紧进行第二次捕捞,前后花了约一个多小时,才把这头长达2米多,重大四五百斤的中华白海豚安全地送到了运送卡车上。上车之后,工作人员立即将其运往珠海。林文治补充说,运送海豚要严格控制好车速,太快会吵到海豚,太慢则时间拖得太久,不利于它的健康。
为何会出现在佛山?
或因导航系统失灵迷了路
据广东省珠海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加林介绍,这头白海豚本来生活在珠江水域的珠海口,因生病导致导航系统失灵,故而在寻找猎物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漂泊”,终于来到了罗村芦塘排水沟。也是因其水深较浅,才容易被当地村民发现。但随后广东省某生物博物馆相关人士称,白海豚导航出错而误入佛山的说法缺乏说服力。
而在此前,中华白海豚已有3次造访佛山南海的记录,因此这一次是中华白海豚第4次“来访”。 据覃安乐介绍,在2005~2006年期间,南海里水曾出现白海豚,经过艰难抢救,最终存活下来。2009年在九江、2011年在西樵也都曾有中华白海豚来过,可惜最后均抢救无效死亡。
白海豚能否康复?
背部受伤存活希望不大
昨日,广东省渔政总队南海大队队长覃安乐向记者证实,现场发现的白色海豚的确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这只海豚呈银白色,处于老年期,背部受了伤,有点溃烂。
记者现场向工作人员询问白海豚能否被救活时,现场工作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只是向记者承诺说,他们运回管理局之后会尽全力抢救。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佛山本地没有任何有关白海豚保护的机构,也没有抢救的设备,所以运回珠海是唯一的办法。运回珠海之后,先诊断,再治疗,等完全康复之后再放回珠江口。
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主任梁建宏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不方便对中华白海豚进入佛山作任何解释,但是他觉得受了伤的白海豚运回去后想要继续存活的困难比较大。
新闻词典
中华白海豚
又称印度洋驼背豚,身长由1米到3米不等。素有“美人鱼”、“水上大熊猫”、“水上舞者”之称,粤、闽、港、台、澳的渔民以海上女神妈祖婆的名,誉称它为“妈祖鱼”。1988年,中华白海豚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1997年中华白海豚成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
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在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东南亚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中华白海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据最近几十年有关调查资料,中华白海豚在我国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有两个,一个是厦门的九龙江口,一个是在广东的珠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