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尚健道网

首页 > 医学 > 每日医讯  >  评论:医联体并不能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评论:医联体并不能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顶层政策设计的不完整和碎片化,造成政府意志与医院行为的脱离,各级医院在模糊的政策指导下越来越模糊!最终,“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无法靠医联体来解决。

  公立医院的医联体不是医院肆意扩张的理由。虽然有的地方公立医院的医联体达到分级分段医疗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的公立医院医联体是凭着“我们不占领就被别人占领”的市场战略出征。“抢占高地”是公立医院扩张的第一需要,所以大医院很愿意举办医联体。日前,我在第三届基层卫生大会上再次阐述了对医联体的观点: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休想靠建立医联体来解决。

  且不说各地的政府财政如何解决区域医疗投入水平的差异,也不说社会医疗保障给投保人的报销有多少,就单体医院而言,每个医院的水平和文化都有差异,甚至有些差异还不小,为何还要联合?归根结底,这是当前政府限制公立医院规模扩张所衍生的一种行动。虽然,这种联合受到各方赞誉,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医联体最大的受益者是主体大医院,很多被联合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基底被抽空了,被垄断了!

  顶层政策设计的不完整和碎片化,造成政府意志与医院行为的脱离,各级医院在模糊的政策指导下越来越模糊!最终,“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无法靠医联体来解决。

  有调查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表示曾在社区医院就诊过,28%的受访者从未在社区医院就诊;只有一半的被调查者患上感冒等小病会首选社区医院,近四成患者仍然会选择二级医院甚至三级医院;在社区医院看过病的28.2%的受访者对医生水平不太满意,另有7.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超六成的受访者对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过半的受访者对社区医院药品种类不满意,这足见在一些老百姓的传统认识和观念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然未能摆脱落后的帽子。调查同时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受到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种类限制,一些常用药在社区医院的药房根本拿不到,尽管各地不断增加基本药物补充目录集中采购,但基层医疗机构品种总数仍然只有三甲医院的一半。如此明显的差距成为许多患者不愿向下转诊的重要原因。

  假设医联体医院内共享所有医疗资源,公立医院举办医联体还会这么积极吗?

  从医院的角度讲,其实并不愿放弃手中的“优质”患者,接收那些没有什么“油水”的普通患者;从整个链条来看,医联体受益最多的是三级医院,损失最多的是二级医院;从一个治疗周期来看,主要的费用支出在前期的检查、手术和治疗,后期所谓的延续性和康复性治疗对医院来说没有多大的利润可图;从市场的角度看,没有一家医院会“心甘情愿”培养竞争对手,对于对手来说,也没有谁愿意永远“寄人篱下”或替他人作嫁衣裳!

  医联体让一些地区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医疗集团。事实上,保持医院合理的规模,有利于达到更好规模的经济效益,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化使用,因此,医院保持多大的规模才达到效益最大化,是长久以来业内思考的问题。有研究提示,医院将床位控制在1000-1500张左右时,基本呈现正效益,随床位增加,效率递增。当规模过大时,就会给管理带来很多问题,让管理者力不从心。由于存在畸形的补偿机制,马太效应加重资源两级分化。

  行政体制是制约医联体内各级医院合作的一大障碍。在医疗资源按行政层级配置的体制下,最终医联体还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现行的医联体没能成功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更难以撼动已有的公立医院格局,如何才能蹚出一条合理的出路呢?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撬动改革的支点,只有医生完全成为自由人,可以根据服务能力和当地的服务平台去选择执业机构,才能逐步让机制理顺。

  众所周知,医改并不希望大医院继续扩张,而是希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师多点执业是形势的需要,也是顶层设计。从单位人到社会人,我们有很多政策因素和组织因素需要解决,比如说职称、论文等,现阶段这些问题迫使基层医院医生因为获得职称困难而涌向大医院。把分级诊疗做好,最终还是要促成医生变成社会人。

    分享:

    微信

    发表评论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不作为权威解答。

    微尚健道养生网搜集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包括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健康睡眠常识、急救常识、养生保健知识等各种健康小常识大全。学会健康养生之道,享受健康美好生活,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