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张一名医生睡倒在地板的图片在微博和朋友圈火了。记者求证得知,照片中的男子是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城新院综合外科的朱传敏医生,当日他连做几台手术后,几近虚脱,走下手术台就躺在地板上睡着了。
今日,记者从孝感市一医院获悉,朱传敏是一名90后的年轻医生,2月17日,他一共做了4台手术。早上查完房,他就进了手术室,白天做了一整天手术,傍晚临下班时加班做了一台耗时3个小时的急诊手腕手术,一直到晚上8点才下班。
回到宿舍,由于身体疲惫,朱医生准备休息会再吃晚饭,没想到9点多接到主任电话,称科室收治了一名由河南转来的腿部骨折病人,小腿已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若不及时手术,将会小腿肌肉坏死,严重者需要截肢。考虑到朱医生就住在医院宿舍,路程近,主任特地通知他上台手术。
病情紧急,朱医生来不及吃晚饭,甚至连水也没喝一口就飞奔到手术室,为患者争分夺秒地进行手术。等他走下手术台时,已到第二天凌晨三点,这台手术整整做了5个小时。疲惫又饥饿的他,来不及换下手术服,便倒在地上睡着了。
这一幕被同事用手机拍下来,并发送至朋友圈,引起许多网友关注。大家纷纷向朱医生表达关切之情:“辛苦了!”
医生工作强度有多大?
有句话叫:“木匠没凳坐,裁缝穿破衣,医者不自医。”虽然这样的遗憾难以完全避免,但类似事件的集中暴发,足以提醒整个社会去反思:医生行业到底在经历着怎样的工作状态?
“2014年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询问了超过7000名医生。其中,九成以上的人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26%的人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13.5%的人每天超过12个小时都在工作;八成医生没有双休日的概念,一周7天里,53%的医生需要工作6天,29%的医生需要7天连续工作,全周无休。在他们写下的留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就是“累”。一名曾在急诊一线工作5年的医生感叹道:“至今只要听到某种电话铃声,我仍然倍感紧张。”
“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这些医生频频叮嘱患者的话,却与他们相距甚远。这似乎也成了我国整个医生行业面临的问题。
忙门诊、忙手术、忙科研、忙论文、忙着出席各种学术会,“忙”已经成为大医院医生工作的常态。除此之外,医患关系的紧张也让他们身心疲累。“2014年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中,93.47%的医生选择了“有心理压力”,其中“医患关系”以44.5%的绝对“优势”排在压力源首位。医患关系带来的紧张情绪,无疑会给身体带来极大负担。
2010年时,卫生部门曾做过一次小样本调查,在4032名被调查的医生中,1/4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生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生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高血压、糖尿病这些老年人相对高发的疾病,正日益成为医生的噩梦。说不准哪一天,他们就会被一根稻草彻底压垮,突然倒在工作岗位上。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治病救人的医生本应对这方面懂得更多,对反面事例也见得最多,所以更应当以身作则:有了病别撑着,该体检别耽误,周末出差能推的就推了。医院则应尽量通过合理的排班,保证每个医生的轮休时间。同时,不妨参照国外一些作法为医生的健康保驾。如在工作量远不及国内的澳大利亚,为了解决医生忽视自身健康的问题,澳洲南部阿德莱德市专设了一家为医生看病的诊所,提醒他们切勿拖延病情。当然,给医生行业减负远不是这么简单。比如,三甲医院医生忙到没时间休息,社区医生则可能一天也见不到一个患者,这种不均衡的状态如果不能改变,那么,大医院医生过劳的问题就很难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