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尚健道网

首页 > 医学 > 每日医讯  >  中国确诊裂谷热病例 会通过蚊子传播

中国确诊裂谷热病例 会通过蚊子传播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3日晚间通报,中国确诊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这种可以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对于正值酷暑的我们而言,感觉怕怕的,那么裂谷热病毒到底是什么?

中国确诊裂谷热病例 确诊裂谷热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

  裂谷热是什么?

  裂谷热,也称立夫特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也称立夫特谷热病毒(RVF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最早于1931年在对肯尼亚立夫特山谷一农庄羊群做流行病调查时确定。

  人对RVFV普遍易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感染;或者通过伊蚊、库蚊、按蚊和其他很多蚊种叮咬而传播;尚无“人-人”传播的报道。

  目前已有约30多个国家发现该病,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索马里等国家,亚洲的沙特阿拉伯、也门也曾发生暴发疫情。2013年以来,WHO未通报全球范围内有裂谷热暴发疫情发生。在此之前,中国动物间和人间尚无裂谷热疫情报告。

  裂谷热症状

  裂谷热主要影响的是动物,但也能传染人。初始的症状有:发热、头痛、疲劳、关节和肌肉疼痛,有时会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膜炎及畏光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出血、休克、脑炎或肝炎,甚至是死亡。

  潜伏期3~6天。起病急骤,高热达38℃~40℃,可为双峰热,热程可达1周。并有畏光、剧烈头痛、肌痛及相对缓脉。常无皮疹,偶有皮肤黏膜小出血,罕见大出血。并发症可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及中心暗点,少数可致视网膜剥离;罕见脑炎(多发生于发热后3~12天)。

  中国发现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患者汤某,男,45岁,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7月14日晚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飞机回国。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病情严重,被送往某专科医院隔离诊治。

  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3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阳性。23日晚,卫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中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目前,该患者病情危重,正在积极治疗中。专家研判认为,此次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小。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香港特区通报。

  提醒:不食未煮熟的肉、奶

  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裂谷热是一种烈性毒性人畜共患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疫病。幼年动物感染后,病死率高达100%。人感染此病后,病死率约为1%,但感染者中有5%可出现综合征、视网膜炎与脑膜脑炎。

  专家称,人感染裂谷热病毒后症状多较轻,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症状。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常采用支持疗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08年印发《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其中指出了相关预防防控措施:

  裂谷热预防控制措施

  1.由于裂谷热在动物中的暴发先于人间病例的出现,应当与动物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当地的动物疫情信息,为人间疫情的防控提供预警。

  2.加强对赴疫区人员以及兽医等高危人群的宣教。

  对赴疫区人员开展宣教,提高防病意识,加强个人防护,减少暴露机会,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兽医、实验室人员或医护人员在接触染病动物或病人时,必须加强个人防护。

  3.加强口岸的动物及人间检疫工作,严防国外染病动物及人间病例输入我国。

  4.疫情控制措施。

  一旦有疫情报告,要立即在家畜养殖场所和人群密集地方,采取消除蚊虫孳生地、药物喷洒等多种措施减少蚊虫孳生,降低蚊媒密度,控制疫情播散。

  同时教育群众采取个人防护,避免直接与染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不作为权威解答。

    微尚健道养生网搜集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包括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健康睡眠常识、急救常识、养生保健知识等各种健康小常识大全。学会健康养生之道,享受健康美好生活,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