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询问大夫,孩子比同龄人矮一截,是不是发育迟缓?还有一部分家长带着相反的问题,孩子怎么长的比其他孩子高出那么多?这就涉及到骨龄的问题了,下面5号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哪些人需要测骨龄?长太快警惕骨龄提前。
应用1:与同龄孩子相差很多,区分“早长”或是“晚长”等。
应用2:剩余生长空间及性成熟度的判断。
应用3: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辅助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应用4:有助于影响儿童骨骼生长的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断。
应用5:法医学判断特定个体的年龄。例如作为是否定罪的依据。
应用6:对于对身高有要求的特殊人才的选拔。
了解孩子的正常身高生长规律很重要!宝宝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婴儿期(出生到1周岁):是孩子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约25厘米/年,出生后前三个月身长增加约12.5厘米左右,1岁时身长达到75厘米左右。幼儿期(1~3岁):10~12厘米/年。2岁时身长达到85~87厘米;3岁时身长约为95~97厘米。3岁到青春前期:每年身高增加约5~6厘米。青春期:每年身高增加不低于7厘米。如果每年身高增长过多过快,需警惕骨龄提前。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骨龄)。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并通过统计处理,以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进行表达的生物学年龄。
只需要拍一张左手正位片。
拍摄时,左手五指自然张开,手心向下,中指与前臂保持中一条直线(尽量不要左右偏,手臂放平不要上抬),X线球管对准第三掌骨头,球管与X光片距离在80CM左右。
发育正常=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
发育提前=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
发育落后=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
发育提前了不行,发育落后了更是不行,只有及时了解发育程度,更要鉴别一些影响孩子身高发育的骨病及内分泌疾病才行。
1、生长迟缓型:表现为个子一直长的比较慢,也无明显的青春期突增(蹿个子)现象,其原因多为骨骼营养匮乏。
2、骨骼偏大型:有明显的青春期突增,骨龄检测骺软骨没有完全闭合,但是骨龄大于实际年龄,长高年限显着缩短,多由早熟所致。
3、发育后停长型:在青春期突增后生长极度缓慢,身高增长≤2厘米/年,多由于骨细胞的代谢显着减慢,缺乏活力所致。
4、营养过剩型:即“矮而胖”体型。常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体内三大营养物质混乱,骨骼营养吸收障碍所致。
5、晚长型: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很高,孩子比同龄的矮小,家长认为孩子是晚长,需检测骨龄,才能做出定论。
6、遗传型:父母较矮,现代医学证明,只要及早抓住后天生长时节,科学补充骨骼营养,后天帮助决定10-20厘米差距。
误区一:认为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孩子的最终身高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生长潜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
变声和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发育后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已经开始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
误区三:孩子不长了,再采取措施!
家长要知道:孩子自然不长的时候,往往骨骺也开始趋于闭合,身高助长潜力受到制约,再调整希望非常渺茫。
1、遗传不佳;2、早发育;3、青春期突增幅度少;4、干骺端周围骨病;5、综合骨骼营养素匮乏;6、生长因子分泌量不足;7、运动不足或过激;8、精神压力过大。9、过敏性体质:10、肠胃吸收差。
儿童科学增高就是要明确骨龄等发育程度,探究影响孩子身高发育的主要因素,在最合适的时机进行相关方面干预!
需从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入手,多吃纯鲜灭菌奶、水果蔬菜等食品,保证充分的全面营养,多参加游泳、打篮球、慢跑、跳绳、跑楼梯等运动,保证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