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在长辈们的各种规矩「耳濡目染」下,日后渐渐都成为了习惯。然后,当有幸成为父母及长辈时,我们又「谆谆善诱」将这些规矩「传授」给后辈。虽然我们都很尽责,但有时候这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可能都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想知道我们都误会了些什么?那就赶快来看「BRIGHT SIDE」网站所列举的「十大误区」吧!
1. 清理「耳垢」
挖耳朵清理耳垢是最普通不过的习惯,不过耳垢其实是有保护和润滑耳朵的分泌物。在耳道的自我洁净机制下,耳垢会在我们咀嚼过程中,自然的「排出」体外。相反地,如果我们擅自以棉毛棒挖耳朵,不但会让耳垢增加,而且也有弄伤耳朵的风险。因此,若要有效又安全地清理耳垢,还是交给医生来处理吧!
2. 微波炉的辐射迷思
「食安」问题大家一直挂在嘴边,所以对于处理食物的器具都非常关注,当中最具争议性就是微波炉。一般人普遍认为,微波炉在启动处理食物时会发出辐射,所以「生人勿近」。其实,微波炉的辐射和一般致癌辐射不同,没有必要「退避三舍」。
3. 马桶盖盖得不是时候
可能过去的抽水马桶以蹲式较为普遍,所以前辈们都没有将马桶盖的用处发扬光大。其实,如厕后冲水时,马桶中的细菌会喷飞至2公尺高,而马桶盖就是阻止细菌「污染」厕所的第一防线。因此,应该在冲水前就要盖上马桶盖,而不是在冲水后。
4. 什么食物都可清洗
清洗这个动作往往和卫生及安全画上等号,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如在料理过程中,红肉和鸡肉等肉类就不宜清洗,因为肉上的细菌会在清洗过程中散播,甚至有可能进入我们的体内。其实,在烹煮肉类的过程中,高温就会杀菌,所以没有必要在煮前清洗。当然,如果是蔬果类就要在食用前先清洗。
5. 用手在鼻孔挖「金」
和挖耳朵比起来,挖鼻孔的动作就更为普遍,因为如果没有仪态上的顾虑,几乎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尽情地挖。但是,除了要顾及仪态之外,卫生问题也是挖鼻孔时应该注意的。因为用手指去挖鼻孔时,沾有细菌的手指将会「污染」鼻孔,让鼻孔越挖越肮脏。
6.水壶里的水垢该不该清理
无论是保温瓶还是水壶,在用了一段时间后,都难免会残留棕色或黄棕色的水垢,那是否该清理这些水垢呢?站在科学的立场,由于这些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沉积物」,而且许多药物都含有这种化学物质,所以若摄取量不多并不会危害健康。不过,如果水垢积得太多,好歹也该清洗一下。
7. 用餐后立刻刷牙
刷牙可以避免蛀牙,但吃东西后就立刻刷牙,却可能会弄巧反拙的伤害牙齿。原因是在吃水果或一些乳制品后,珐琅质会软化,所以在这个时候刷牙只会进一步伤害珐琅质。如果想要在餐后保持口腔清洁,最好还是在饭后的半小时至1小时后才刷牙。另外,餐后嚼口香糖或用水漱口,也同样能达到清洁口腔的效果。
8. 静脉曲张是翘脚造成
在长辈眼里,「翘二郎腿」是一大禁忌,除了观感欠佳之外,也认为是导致静脉曲张的主因。然而,国外的最新研究却推翻这项认知。专家认为,要避免静脉曲张,只需注意不要维持同一个坐姿太久。另外,也要切记不能久坐,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9. 长时间使用电脑会伤眼睛
长时间注视电脑萤幕,通常都被认为是造成视力退化的祸首。虽然看了一整天的电脑,眼睛难免会感到疲倦,但这并非是造成视力退化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只是属于「电脑视觉综合症」,也就是会出现眼睛干涩、肩颈疼痛的症状。不过,为了眼睛着想,我们还是要避免电脑萤幕的亮度过于刺眼,同时必须适时让眼睛休息,还有记得时常眨眼来保持眼球湿润。
10. 握方向盘的最佳位置
手握方向盘最理想和安全的位置,竟然不是我们过去所认知的「10点、2点」,而是「9点、3点」。据专家分析,「9点、3点」的握住方向盘,可以确保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顺利转弯,并且也能减轻安全气囊爆开时所受到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