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神农木草经》中,黄连被列为药中上品;明清时,黄连曾是贡品,四川产区每年必须进贡一定数量给宫廷。清代,“黄连运售出洋,岁值数万”(《南川乡土志》载)。近代,随着中西医药学的深入研究和发掘,黄连的药用价值有了更大的提高。
黄连含小蘖碱(也称黄连素)、黄连碱、药根碱、棕榈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小蘖碱是主要成分。黄连或小蘖碱是天然的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杆菌、球菌、真菌、病毒、原虫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善治菌痢、腹泻、胃肠炎等症。小蘖碱还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良好的消炎、利胆、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中医认为黄连性味苦寒无毒,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止吐杀虫的功能。广泛用于高热、时行热毒、伤寒、泻痢、蛔虫病、咽喉肿痛、口疮、痈疽、烧烫伤等各种热证、湿热证、寒热错杂的证候和各种血证。
黄连治病的历史源远流长,疗效家喻户晓。用它组成的名方,在《伤寒论》中就有12个,约占该书方剂的10%。此书唐代时流传到朝鲜、日本,这些疗效卓著的方剂至今仍为中、日、朝及南洋各国的中医师所常用。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两书中,有黄连的方剂达260余方,可见黄连治病之广。谚语云:“家有黄连,百病可愈。”黄连可谓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目前有膏、丹、丸、散、片、针剂等各种黄连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