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天气也越来越炎热,很多人在夏天的时候会很容易就出一身汗,下面5号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出汗多是什么原因?出汗多怎么造成的?
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
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
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中药止汗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1、五味子,大枣,桃干,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
2、生黄芪,大枣,浮小麦,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
3、黑豆,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适量乌梅、桃干,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4、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
按摩止汗
【合谷穴】
位置: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
方法: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复溜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
方法: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按足三里有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加快毒素排出,适合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人。
方法:四指弯曲,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正确位置,作点按活动,一按一松。
1.多喝温水(不要喝冰水)
在炎热的天气里,你或许想要一杯冰镇啤酒。最好少喝酒,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此外,咖啡或是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也尽量少喝,它们都会增加体内的代谢热量。夏天出汗多,可以喝点淡糖水或者淡盐水来补充体内流失的有机物补充因出汗而排出的盐和矿物质,最好的办法是饮用果汁和运动饮料。如果未经医生许可,不要吞服盐粒。
2.放慢动作
避免剧烈活动,巨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如果你有跑步的习惯,最好在每天早上7点前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再跑。
3.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4.食用菊花茶,绿豆汤,酸梅汁,西瓜,红豆饭,冰棍,绿茶等。
海之声提醒您称菊花茶能够降温清脑。绿豆味甘性寒,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冰镇后饮用效果更佳。可以防止中暑,酸梅汁还有开胃、解酒的功效。西瓜味甘性寒,女士在特殊的几日里最好不要吃。有人在秋后会莫名其妙的腰疼,这时就要想想啦,是不是夏天西瓜吃多了,寒气积于体内,秋后气节一变病发了。所谓一物克一物,可以用西瓜皮煮水服下驱寒。红豆性寒,也有解暑的功效。红豆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减肥。用冰棍解暑的话治标不治本。红茶暖胃,绿茶败火。绿茶性寒,而且提神儿,睡前不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