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也是我们24节气之一了,在惊蛰这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风俗,它的来历又是什么样的?在惊蛰节气这天的时候应该吃什么是比较好的?
一、惊蛰的来历和风俗
惊蛰最开始并不叫惊蛰,而是叫做“启蛰”。启蛰就是说曾经在冬季时候那些蛰伏的动物们,到了这个时间都纷纷跑出来了,动物开始活跃,植物自然也不会闲着,这时候就慢慢进入到了春耕的季节,长时间的农闲时间已经过去,农家人们就要开始忙活春耕了,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启蛰后来之所以改名叫做“惊蛰”,是因为到了汉景帝时代,因为汉景帝名为刘启,所以需要避讳,于是将启蛰改名为惊蛰,也有“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的意思。而后来到了唐朝时期,已经没有必要避讳了,所以又重新开始使用“启蛰”这个名字,但是因为“惊蛰”的时间已经有好几百年,所以这个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了,惊蛰就沿用至今。二十四节气惊蛰是什么意思?
二、惊蛰节气的民俗民风
1、祭白虎化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祭白虎的方法: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雨水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2、打小人驱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3、祭雷神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介绍4、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因为惊蛰时节,气候变暖,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农民在惊蛰日吃梨,也意为与害虫别离。另外惊蛰有吃蛋的说法,是因为这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
1、惊蛰养生的注意事项:惊蛰应多吃清淡食物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做到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以保证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由于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2、惊蛰养生的注意事项:惊蛰宜适当进补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应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杞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
3、惊蛰养生的注意事项:“春捂”保暖防感冒
专家称,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专家提醒,在天气回暖时,市民要适当地减少衣被,天气转寒时则要适当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烦。另外,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
4、惊蛰养生的注意事项:运动有法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在室外缓缓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所以,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激烈。毕竟人们是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
惊蛰 惊蛰之后是春分节气 惊蛰节气之后下一个节气是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