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伏下雨不好,中伏下雨预示着接下来的雨水会很多,不仅容易引发洪涝,而且还不利于粮食丰收,易闹灾荒,那么寡妇就不把不考虑把自己早点嫁出去。不过如今的社会和古代大不一样,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加强,人们的生活也更加富裕了,这句老话在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了。
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伏期间雨水把门堵住,寡妇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快点嫁出去。“雨堵门”说明水淹没了门槛,雨水非常大、下雨持续的时间长。
中伏期间正逢“雨热同期”,典型的特征就是气温高、雨水多,因此这期间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天气,那就是“伏旱”或者“伏涝”。农谚说“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说的就是三伏时间地温高、蒸发量大,如果长时间不下雨就会引发“伏旱”,三伏时间春播作物正处于灌浆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干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既然伏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那么“伏涝”又会造成什么影响?中伏期间是一年中雷暴天气最多的季节,强对流天气旺盛,容易出现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台风等极端天气,这种强对流天气往往会引发洪灾,洪灾不仅会冲毁农田,而且还可能冲毁房屋。
以前的农作物产量本来就不高,就算丰产也只能糊口,如果发生洪涝灾害那么就会导致严重减产,倘若家里没有存粮,那么当年就只能饿肚子。此外,以前的房屋都是木头结构,贫穷的人家可能是茅草屋,这种房子遇到大风或者洪涝灾害,很可能会垮塌。
对于寡妇来说,如果没有吃的或者没有住的地方,那么处境就会非常困难,为了生存、为了有个依靠,只能寄希望于早点嫁出去。
农村有句老话叫“雷打中伏头,四十五天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中伏这天打雷下雨,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这里的“四十五天”表示下雨持续的时间长;“暴”表示“暴雨”。
持续性的阴雨天气不仅容易引发洪涝,而且还不利于作物有机物积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持续性的阴雨天气会带来低温,低温、光线弱不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植株的生长速度会变缓慢,农作物容易出现“贪青晚熟”的现象,作物的籽粒会不饱满,千粒重会降低,粮食的产量会严重下降。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中伏是晴天,并且天气炎热,那么庄稼就会长势很好,最终高产的几率就比较大。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三伏天适宜的高温有利于生长,老话说“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尤其是中伏来说,虽然高温对于日常户外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农作物来说,则是有利的。
按照谚语的说法,中伏当天下雨,后续降雨较多,中伏当天晴天,后续晴天为主的情况下,农作物还是喜欢晴天。因此,单从这句谚语分析,中伏当天晴天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