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旅客带核辐射超标1050倍保健石入境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我们日常所说的辐射,其实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那么电离辐射如何损伤身体各部位?怎样预防电离辐射?下面八宝网小编带来介绍。
电离辐射:
包括α粒子、β粒子、X射线、γ射线、质子、中子等,由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产生或机器设备产生,能量相对高,足够强度下能穿透人体,部分被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但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日本排放入海的核污染水,就是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污水,会产生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也称电磁辐射):
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微波、无线电波等,可由手机、电视、微波炉等发出,能量较低,一般对人体无害。
电离辐射给人体带来的影响可归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指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导致大量细胞死亡,使器官组织表现出显著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损伤严重程度与辐射剂量成正比,白内障、皮肤损伤、生育能力损害等都属于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包括辐射引起的癌变、遗传效应等,严重程度不受辐射剂量影响,但概率随剂量增大而提高。
人体DNA在面对电离辐射时异常脆弱。电离辐射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使体内的DNA等生物分子被电离、激发,进而发生改变或被破坏。细胞虽存在DNA损伤修复机制,但修复需要一定时间,如果长期持续或短期大剂量受到辐射,可能导致DNA发生不可逆断裂。此时,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再完整,细胞无法正常分裂,将死亡或被清除,不能再增殖形成新的组织。
电离辐射在人体起作用后,血液系统受损,将导致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减少,引发抵抗力降低、血管破裂出血等;视觉系统受损,将导致眼睛晶状体混浊,造成严重白内障;生殖系统受损,将导致精子质量降低,性功能减退,孕妇流产或胎儿畸形等。当电离辐射剂量进一步增加,消化道和中枢神经也会受影响,使人在短期内死亡。此外,受损的遗传物质可被传递下去,导致基因突变、发生癌变,引发的局部损伤或全身性疾病,或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出现,可能导致肿瘤、白血病、反复感染、贫血和溃疡等。
预防电离辐射的方法包括:
缩短受照时间:将每人所受的剂量控制在限值以下,避免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源。
增大与源的距离:当电离辐射源处于点状时,尽量采取远距离操作。
设置防护屏障:在无法避免接触电离辐射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防护服、手套、眼镜等防护屏障来保护人体。
屏蔽防护:对于高强度电离辐射源,可以使用重屏蔽层来减少辐射剂量。
时间防护:减少接触电离辐射的时间,只在必要时接触。
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电离辐射源,如避免使用不合格的电子产品、避免在强辐射区域长时间停留等。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中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提高身体对辐射的耐受性。
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损害。
总之,预防电离辐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源的距离、设置防护屏障、屏蔽防护、时间防护、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建议、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保持身体健康等。在接触电离辐射时,一定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个人安全。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