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到来也使得气温到了最高点,而高温的天气恰好滋养了病毒。肠病毒疫情也是逐渐的上升。作为婴幼儿抵抗力还不足,因此是重症高危险群,稍微不注意宝宝就可能得肠病毒。那么肠病毒的前兆是什么呢?只有早发现才能早治疗,不然耽误了病情就会造成不必要得遗憾。下面微尚健道网的小编为大家分享肠病毒的症状以及如何预防肠病毒的注意事项。
国内肠病毒疫情逐渐升温。近期病毒检出型别以克沙奇A型为多,肠病毒传染力极强,易于家庭手足间传播,疾管署呼吁民众提高警觉,除落实洗手个人卫生习惯,无论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大人返家务必先更衣、以肥皂洗手后再抱小孩,降低病毒感染与传播。
超越流行阈值进入流行期
依据疾管署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全国肠病毒门急诊就诊人次为11,592,较前一周上升5.4%,超越流行阈值(11,000人次),进入流行期。上周新增1例克沙奇A6型肠病毒并发重症确定病例,为北部近1岁男婴,7月中旬出现疱疹性咽峡炎、发烧合并抽筋、无故惊吓等症状,所幸经及时就医治疗,目前个案病情稳定已出院,卫生单位调查,个案同住手足曾于6月底出现疱疹性咽峡炎并诊断为肠病毒,现已恢复健康,不排除可能因家庭接触者或无症状带原者造成感染。
社区中持续有肠病毒71型病毒
国内今(2017)年累计6例肠病毒重症,3例感染克沙奇A6型、2例伊科病毒5型及1例克沙奇A2型。另今年共检出26例肠病毒71型轻症个案,显示社区中持续有肠病毒71型病毒活动。近期邻近国家肠病毒疫情逐渐升温,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泰国、中国大陆、澳门之手足口病疫情均呈上升,其中日本手足口病病例数高于去年同期,疾管署将持续密切监测疫情及流行病毒变化。
5岁以下婴幼儿为重症高危险群
疾管署再次提醒,肠病毒重症病程发展快速,5岁以下婴幼儿为重症高危险群,若家中婴幼儿经医师诊断感染肠病毒时,应在家休息并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一旦发现婴幼儿出现嗜睡、意识不清、活力不佳、手脚无力、肌抽跃(无故惊吓或突然间全身肌肉收缩)、持续呕吐与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征,请尽速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一般的肠病毒和感冒一样,家长费心护理照护休养就会好起来,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经医师诊断为感染肠病毒,宝宝就要与家中其他幼童隔离照护,爸爸妈妈也要特别留意重症四大前兆,只要有任一种症状,就要尽速至大医院急诊就医,不可不慎!
1.嗜睡、意识改变、活力不佳、手脚无力
除了一直想睡外,病童显得意识模糊、眼神呆滞或疲倦无力,原来活泼的小孩会变得安静不想动,但发热烧本身就会影响小孩活力,上述症状的判断应以体温正常时的活力为准。
2.肌跃型抽搐
表现为无故惊吓或突然间全身肌肉收缩,通常是在睡眠时出现被惊吓或突然间全身肌肉收缩,随着病情变化,严重时,在清醒时也会出现。另外,病童可能因肌跃型抽搐症状而变得无法入眠。
3.持续呕吐
呕吐为脑压上升的症状表现之一,呕吐次数越愈多越愈要注意,尤其是伴随嗜睡、活力下降,或只有呕吐而无腹痛、腹泻等肠胃炎症状时,需要特别注意。
4.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小孩安静且体温正常时,心跳每分钟120次以上。
酒精杀不死肠病毒 稀释漂白水才有效
民众常用来消毒的酒精无法杀死肠病毒,建议改用稀释的漂白水擦拭家具等物体,才能达到杀死肠病毒的效果。此外,孩子感染肠病毒后的1~2周内,粪便中都带有病毒,爸妈在清理「大宝」的排泄物时,别忘了注意卫生、确实洗手,才能接触婴儿床中的「二宝」,以免传播肠病毒。
母子可能垂直感染 宝宝出生多观察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肠病毒也可能发生孕妈咪与胎儿之间的垂直感染。如果孕妇身上带有肠病毒,可能会传染给肚子里的宝贝,因此孩子出生之后,应该在专业医护人员的协助下特别观察,确保健康。
支持性疗法缓解症状 提高警觉小心脱水
若婴儿真的感染肠病毒,由于目前没有专用药物,一般只能利用支持性疗法帮助缓解症状,比如退烧、止痛。有时候,宝宝因嘴破而不愿意喝奶、吃东西,专科医师建议,此时孩子喜欢较冰凉、流质的食物,因此可以把牛奶(或母奶)稍微放凉一点之后,再给宝宝喝。
另外,爸妈要多注意小宝贝是否有尿液颜色偏黄,甚至无尿、哭泣却没有眼泪的情况,这些通常都是脱水的症状,可能需要前往医院打点滴,父母必须多多留心。
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均衡饮食、运动及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
3.生病时,应尽速就医,请假在家多休息。
4.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清洁及通风。
5.流行期间,避免出入人潮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6.尽量不要与疑似病患接触,尤其是孕妇、新生儿及幼童。
7.新生儿可多喝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儿童玩具(尤其是绒毛玩具和会啃咬的玩具)经常清洗、消毒。
9.幼童照顾者或接触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