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子宫位置是前倾前屈的,依靠周围的4对韧带的牵拉使它保持在盆腔里的位置。但是,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阴道手术助产,都使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筋膜经受较大程度伸展,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变得有些松弛,使子宫随产妇的姿势改变位置。由于产妇常喜欢仰卧位,因此子宫容易后倾变成后位。如果妇过早站立或过早下蹲,尤其是提较重的东西,或是产后经常咳嗽、便秘,都会使子宫沿着阴道的方向往下移,严重时甚至脱出了阴道外,这样便形成了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因程度不同,有轻、中、重度之分。轻度子宫脱垂(I度),此类病人大多数没有什么感觉,有的可在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后感到腰酸下坠。中度子宫脱垂(Ⅱ度),部分子宫颈或子宫体脱出阴道外;重度子宫脱垂(Ⅲ度),即整个子宫颈与子宫体全部暴露于阴道口外。
子宫脱垂的症状常常与子宫脱垂的程度及患者的敏感性有关。产妇如发生子宫脱垂,就会感到下腹、外阴及阴道有向下坠胀感,并有腰酸背痛,若久立、活动量大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倘若病情继续加重,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经常感到在做活、站立、蹲位或剧烈咳嗽后,阴道内有块状物脱出。当块状物小的时候,躺在床上休息后或稍坐一会儿,即可使阴部恢复常态,块状物还能自动回去;但随着块状物逐渐变大,当它脱出阴道外,即使经过休息也不容易再回去了,需要用手往回送,若起立后仍可向外脱出。这时,会使患者走路或做事都变得很困难。如果子宫脱垂的同时,还伴有膀胱膨胀,往往会有频尿、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等。倘子宫脱垂兼有直肠膨出,还可出现排便困难。如果子宫颈和阴道黏膜长久地脱出阴道外,由于摩擦刺激可能会溃烂和感染,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变成水样甚或脓样。当然,现在这种情况的患者已经不多见了。
子宫脱垂多发生在分娩后很多年,但由于其病因是与分娩后产妇的恢复密切相关,所以产妇在产后应注意产褥期的保健,预防日后子宫脱垂的发生。首先不要生育过多、过密,以免影响母体健康;此外在分娩时,产妇不要过早向下屏气,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力求不损伤会阴;产后如有组织破裂,必须及时修补;如果阴道分娩确有困难,及早做剖宫产手术。
产妇分娩以后,就像参加了剧烈的活动一样,感到十分疲劳。所以头两天应当好好卧床休息。会阴部无伤口的产妇,在6~8小时后可以坐起产后24小时,应开始做俯卧体操,每天2~3次,每次15分钟,这样可使子宫位置尽快复原到正前倾位;积极治疗易腹压增加的慢性疾病如便秘、咳嗽等;充分休息,第二天可以下床动或床上做举腿抬头式运动。帮助腹部肌肉的恢复,以防肚皮松弛。活动量要逐渐增加,以加快体力和精力的恢复,有利于子宫复原。产后第10天,子宫应恢复到原来位置,进入骨盆内。
产后半个月可以开始做轻便的家务。产后生殖器恢复正常需42天,在此期间应充分休息,避免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如挑重担、肩背、手提重物以及长时间下蹲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