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别名】 刺儿菜、野红花、小刺盖。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getum (Bge.) Kitam.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产地与销售】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分】 全草含芦丁、原儿茶酸、咖啡酸、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生物碱、皂苷。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有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或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 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 全缘或微齿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炮制】 小蓟炭 取小蓟段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形如小蓟段,外表黑褐色,内部黄褐色。
图7-2 小蓟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
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痈肿疮毒。小蓟炭偏于止血。
【用法与用量】 4.5~9g;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注】
1. 地区习惯用药
(1) 在东北、华北及西北以菊科植物刻叶刺儿菜Cirsium stosum (Bieb.) Kitam. 的全草亦作小蓟入药。其性状与刺儿菜相似,但茎略粗,直径0.3~0.5cm,叶缘有明显缺刻,具刚刺毛,头状花序多数或排成伞房状。
(2) 在广西以菊科植物轮蓟Cirsium lineare (Thunb.) Sch. -Bip. 的根作小蓟药用。根呈纺锤形,多数簇生于根茎上,上部留有茎基。根长7~11cm,直径0.5~0.7cm,略弯曲,表面具纵纹理,下端渐细; 质坚,折断面粉性,白色或黄白色。气味均弱。
(3)在湖北、湖南、广东以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 的根作小蓟药用。详见大蓟项下。
(4)在云南以菊科植物总状蓟Cirsium botryodes Petrak的根作小蓟药用。
2. 伪品: 在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以菊科植物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的全草混作小蓟药用。其根茎呈圆柱形,下部渐细,长3~10cm,表面淡黄棕色,上部有近环状突起的基生叶痕,顶端有皱缩的基生叶。叶下表面灰绿色,上表面色略深。无花或偶带破碎的残花。质脆易碎。性状与小蓟显然不同,应注意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