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 :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图经本草》。
【别名】 九里明、九里光。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scandens Buch. -Ham.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采集,以在花将开放时采集为宜,割取地上部分,扎成小把或切段,晒干。
【产地与销售】 主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等省区。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分】 全草中含有对羟基苯乙酸、香草酸、水杨酸、胆碱、氢醌 (hydroquinone) 等。
【性状鉴别】 全草长50~100cm,或切成2~3cm长的小段。茎呈圆柱形,稍折曲,直径0.2~0.7cm,上部有分枝,基部木质,表面深棕色或黄棕色,具细纵棱,密被灰白色柔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髓部发达,白色。叶互生,多卷缩破碎,展平后呈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微波状或近全缘,有的深裂,暗绿色或灰棕色,两面被细柔毛,质脆。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花黄色。瘦果成熟时露出白色冠毛。气微,味苦。
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图7-1 千里光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明目,杀虫止痒。用于风热感冒,伤寒,目赤肿痛,黄疸,泄泻,痈肿疖毒,丹毒,癣疮,湿疹,烫伤。
【用法与用量】 15~30g;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熬膏涂患处。
【附注】 伪品: 在江苏省苏州地区曾以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 的带叶全草作“千里光” 入药。其茎有白色柔毛; 三出复叶对生,小叶上部3裂,具2~3钝齿;花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