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 金铃子、楝实、仁枣。
【来源】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产地与销售】 主产于四川、甘肃、贵州、湖北、河南等省。四川产量最大,销全国。
【化学成分】 含川楝素 (chuanliansu)、生物碱、山奈酚
等。
【性状鉴别】 果实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2~3.2cm。表面棕黄色至金黄色,稍有光泽,少数有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且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果核球形或卵圆形,淡黄棕色,质坚硬,两端平截,具6~8条纵棱;破开后有6~8室,每室含种子1粒; 种子黑紫色,长圆形。
气特异,味酸、苦 (图6-11)。
图6-11 川楝子外形图
以个大、饱满、外皮金黄色,果肉黄白色而厚实、有弹性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黄棕色,气特异,味酸苦。①果皮纤维和晶纤维成束,常上下交错排列,细胞长短不一,稍弯曲,末端钝圆,壁极厚,直径9~36μm,有的胞腔含黄棕色颗粒状物; 纤维束旁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 (少),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质化,厚薄不均。②果皮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无色或淡黄至橙黄色,呈不规则短分支状长条形或长多角形,有的具瘤状突起; 有的石细胞类圆形或类长圆形,胞腔窄小,每一短分支胞腔呈星状。③果皮孔纹细胞呈长多角形或长条形,壁稍厚而弯曲,具斜纹孔或圆纹孔,有数个纹孔集成的纹孔域。④种皮表皮细胞鲜黄色或橙黄色,表面观多角形,可见较密的颗粒状纹理; 断面观扁长方形,壁厚且有纵纹孔; 表皮内为一类方形细胞,壁极厚,具纵向波状纹理。⑤种皮色素层细胞红棕色,细胞界限不清,胞腔内充满红棕色或赭红色物,常与种皮含晶细胞相连。⑥种皮含晶细胞呈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3~27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形成石细胞,孔沟短,胞腔内充满色素和草酸钙小方晶 (直径约5μm)。
【炮制】
川楝子 除去杂质,干燥,用时捣碎。
炒川楝子 ①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②取净砂子放入锅中,用武火加热,至砂子滑利容易翻动时,放入净川楝子,不断翻炒,至川楝子全部鼓起,呈球状,手摸有丰富弹性感,外皮焦黄时取出,放凉后切片或捣碎。
【功能与主治】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痛经,虫积腹痛。外用治头癣。
【用法与用量】 4.5~9g; 外用适量,麻油调涂患处。
【附注】 地区习惯用药 同科植物楝树Melia azedarach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苦楝子) 在全国许多地区作川楝子药用。苦楝子的果实呈椭圆形,较小,直径1~2cm。表面暗黄色,多皱缩,略有光泽。果皮革质,果核长椭圆形,表面具4~5条纵棱,破开后有4~5室,每室含种子1粒; 种子扁棱形,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