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甘遂 大戟成分、功效与作用、临床应用 - 中药对药化学
1.白芥子 甘遂 大戟 : 【中医理论】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份,上药为末,糊丸桐子大。称控涎丹,又名妙因丸、子龙丸,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用治痰涎水饮停于胸膈,而见胸背,颈项,腰胯隐痛等。白芥子性味辛温,善治胸膈间皮里膜外之痰饮水湿,大戟、甘遂苦寒峻利,攻逐经髓脏腑痰饮水湿。三者配伍应用,祛痰逐饮之功显著。
【药理研究】
祛痰、平喘、抗炎作用
范氏等[1]对控涎丹(由甘遂、大戟、白芥子组成)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控涎丹具有祛痰、平喘、抗炎等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关节滑囊炎
杨氏[2]运用此方药内服加二白膏外敷治疗关节滑囊炎收到较好的疗效。膝关节滑囊炎28例(其中髌前滑囊炎23例,膝内侧滑囊炎5例),肘关节滑囊炎4例;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67岁;发病时间最短者14d,最长者11个月;其中有明显外伤史者26例,无明显原因者6例。控涎丹(制大戟、制甘遂、白芥子各等份,共为细末,装入胶囊),每晚睡觉前服2g,15d为1疗程。二白膏外用(白芥子末、大葱白等量)视病变范围酌定用量,混合放入石臼内捣成膏状,贴敷患处,每日敷1次,每次敷2~4h。若1疗程不痊愈者,休息5d,再按上法治1疗程。若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无效者,即停用此法。痊愈(积液全部吸收,疼痛等症状全部消除者)19例;显效(积液吸收80%以上,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者)4例;有效(积液吸收60%以上,疼痛等症状显著减轻者)6例;无效(积液吸收不明显,疼痛等症状无明显减轻者)3例。另有报道用控涎丹治疗关节滑囊积液近10例,方药组成:大戟、甘遂(醋浸面包煨),白芥子各30g,成人每服5~8丸,每日2~3次,收效迅速[3]。
2.其他
周氏[4]报道将甘遂、大戟、白芥子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每粒重9g,用于治疗眩晕(梅尼埃氏综合征)、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狂证(躁狂型精神分裂症)、水肿(特发性水肿)、咳喘(肺源性心脏病)均获满意疗效。另有范氏等以本方用于血吸虫病腹水、湿性胸膜炎、哮喘、瘰疬痰核、痹证、神经衰弱、癖饮、心悸气短、咽喉急症、不孕证、乳房包块、过敏性肠炎、顽固性便血、雀斑、中风、噎膈[5~8]、癖饮[9]肝脓疡[10]特发性气胸合并胸腔积液等的治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