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中华跌打丸 : 【历史来源】 经验方。
【药物组成】〔1〕
金不换 两面针 鹅不食草 田基黄 过江龙 丢了棒 穿破石 红杜仲 半边莲大力王 假萎叶 丁茄根 钻朗风 牛尾厥 山桔叶
【功能】 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活血驱风。
【主治】 用于挫伤筋骨,新旧瘀患,创伤出血,风湿疼痛。
【剂型规格】 大蜜丸。
【用法用量】 口服及外用:
1.内部受伤,新旧瘀患作痛,扭伤筋络,风湿疼痛。一次1丸,一日2~3次,用白酒或温开水送服。小儿及体弱者酌减。
2.外伤积瘀肿痛,挫伤筋骨,风湿疼痛,用白酒一两调丸一只,加热溶解后外搽患处。3.外伤出血:将丸研碎外敷伤口,并以绷带包扎(大出血急送医院治疗)〔1〕。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服药注意:
1.本药性温和,无破败气血之弊,凡属适应范围,只要服之有效,可按用量连续服用。2.内服药丸后,如有喉干,或口苦现象,可饮一些清凉药剂,会自然消失,如患外感发烧,咳嗽痰稠,头晕等症,应停止服用〔1〕。
【现代应用】 甘肃武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1974年用中华跌打丸治疗颌面部外伤24例,冲击伤19例,摔跌伤3例,火器伤2例。分型单纯颌面软组织损伤9例,颌面软、硬组织均有损伤15例,其中上颌骨折4例,并有合并颅底骨折3例,鼻骨骨折一例。治疗方法:以75%酒精(或白酒,如对酒精过敏可用清水) 30毫升浸泡跌打丸一枚,调成糊剂,取适量置纱布上外敷于颌面肿痛部位(外敷前用西医方法对外伤进行常规处理),并经常换药以防糊剂干燥。治疗结果:初诊时颌面均有明显的肿痛症状,治后均在短期内取得满意效果,其中当日即获显效者(颌面部血肿和水肿大部分吸收,自发痛和激惹痛全部消失) 2例,用药次日显效者4例,至第3日全部获显效〔1〕。
广西柳城县中医院陈三燊经验,此丸不但对跌打损伤有效,而且治疗室女痛经亦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气滞血瘀型疗效更佳〔1〕。
鹅不食草、黄酒、红糖同煮,温服,渣敷患处治疗软组织损伤,治胸、背、腰部等软组织损伤均有效。组方中大多单味药临床上均治疗跌打损伤。
【基础研究】 方中金不换苦寒,清热解毒,健胃止痛,散瘀消肿,药理实验有镇痛、催眠及镇静作用〔2〕;入地金牛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性味苦温,祛风通络,消肿止痛〔3〕;虎刺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全草或根,又名两面针,性苦平,祛风利湿,活血消肿〔4〕;鹅不食草性味辛温,祛风散寒胜湿〔5〕;地耳草又名田基黄,清热利湿,消肿解毒〔6〕;过江龙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名为过江龙而又具有活血止血、散瘀止痛、清热解毒的有8种以上,如龙船乌泡、地瓜藤、过塘蛇、爬树龙、倒生根、榼藤、薅田藨等;丢了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蝉翼藤又名丢了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7〕;穿破石祛风利湿,活血通经〔8〕;藤杜仲又名红杜仲,宽筋活血消肿,强壮补腰〔9〕;半边莲利水,消肿,解毒〔10〕;名大力王的草药有:飞廉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11〕;当归藤活血散瘀〔12〕;驳骨丹祛瘀生新,消肿止痛〔13〕;夜关门散瘀止痛〔14〕;丁茄又名野颠茄,散瘀止痛〔15〕;马尾伸筋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黑骨头通经络,祛风湿,活血消炎,又名均称牛尾厥〔16,17〕。以上诸药同名异物者较多,而其功能亦较相近。
药理实验,经广西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实验证明:中华跌打丸能降低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炎性渗出和水肿,从而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通过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而发挥止血作用;对小鼠遭受低温,耐缺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可能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产生应激作用,使机体提高了对伤害性刺激的抵抗力,有利于康复。中华跌打丸可提升免疫机体低下的白细胞降低及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从而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细胞再生。小鼠口服可达临床用量的200倍以上,说明此丸在临床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1〕。
【注】 献方人陈铁称此方为少林祖师王梅弟子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