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十灰散 : 【历史来源】 元·葛可久《十药神书》。
【药物组成】〔1~3〕
大蓟 小蓟 牡丹皮 大黄 荷叶 茜草 陈棕榈 侧柏叶 栀子 白茅根
【功能】 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咳血,便血,血崩及一切血出不止诸症。
【剂型规格】 散剂,每包重9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1~3次。用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或温开水冲饭后服。亦可外用,如吹鼻止衄,刀伤止血。
【注意事项】 忌烟、酒、辛辣等物。若出血属于虚寒者忌用。
【现代应用】 本品为凉血收涩止血之剂,适用于血热妄行而致的各种出血症〔4〕。临床见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如咳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症);吐血(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衄血(肺胃积热的鼻出血);血崩(胞宫蓄热而致出血不止,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的出血症等。据报道用十灰散治疗肺结核咯血27例,有效22例其中疗效良好者20例,有效率占81%,多半服药4~6天内即可止血,平均止血时间为5天。5例因大量反复咳血而无效〔4〕。亦有用十灰散煎剂治疗肺结核咯血21例,平均止血时间为5.3天〔5〕。十灰散配合局部散瞳治疗外伤性前房继发性出血10例获满意疗效〔6〕。
【基础研究】 肝胃火盛,或因气火上冲,迫血上逆,血热妄行,损伤血络,可致各种出血症。如咳血、咯血、衄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证。方中大蓟、小蓟止血而清热,侧柏叶、荷叶止血而清散其气,茜草、白茅根止血化瘀,栀子清热泻火,棕榈皮收敛止血以固涩,大黄导热下行折其上逆之势,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血止而不留瘀,诸药烧灰存性增强收敛止血作用。诸药配伍,共奏凉血止血,清热降火祛瘀之功〔3〕。
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止血方法中对大黄在止血方中的作用为“葛可久十灰散,其妙全在大黄降气即以降血。吐血之证,属实证者十居六七,所以投之立效”〔5〕。
十灰散的止血作用,除药物本身有止血作用外,现代认为诸药炒炭后能显著加强止血作用,因方中各药均含有钙,大部分是以草酸钙结晶形式存在,当药物在高温作用下,能释放出可溶性钙,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而起到止血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小蓟生品能缩短小鼠尾部出血时间,炒炭后能明显地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茜草的热浸提取液能缩短家兔的凝血时间,炒炭后又可缩短出血时间。白茅根水煎液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可缩短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炒炭后其止血效果并不比生品明显。荷叶炭可缩短出血时间,大蓟炭能缩短凝血时间,侧柏叶炭与棕榈炭对出血、凝血时间均能缩短。
栀子生品和炭均有止血作用,但生品较强。大黄能增加体内血小板,促进血凝,对肠道有刺激作用,且可引起腹腔充血,间接地缓解人体上部的出血。丹皮止血作用并不显著,但通过镇静作用,可缓解由于出血所致的一些症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