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学“呕血”“吐血”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其证较重,多因嗜食辛热、油炸之物;或饮酒过度而致胃肠积热、热灼胃络;或肝火亢盛、横逆犯胃、胃络损伤、迫血妄行;或脾虚失摄、血液外溢所致,或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统血无力、血溢肠道而引起便血(黑粪)。
血从口腔外溢,或恶心后吐血,或血伴食物而出,或伴有黑粪。本病可单见或继发于消化道疾病中,其兼伴症状可因出血量或病不同而异。
花蕊石散
【组成】煅花蕊石9g,海螵蛸7g,大黄3g,甘草5g。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病情较重者每2~3小时服药1次,每次服10g,温开水冲服。连服1或2天后改为每日服3次,每次服10g,连续应用至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或弱阳性为止。对病情严重者,酌情输液、输血,并对原发病给予相应治疗。
【功效】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附记】用本方治疗43例,41例出血停止,大便隐血转阴时间短者24小时、长者12天,平均5.63天;无效2例。止血率为95.35%。
大黄汤
【组成】大黄100g,车前子30g,地榆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3次,取汁混匀,分4~6次服完。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附记】用本方治疗67例,用药3天内治愈者46例,4天内治愈者18例,5天内治愈者2例,无效者1例,治愈率为98.51%。
大黄白及散
【组成】大黄10g(1份),白及30g(3份)。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筛后贮瓶备用。每次服2g,日服3或4次。胃痛者,在必要时加服金铃子散(延胡索、川楝子各等份,研细过筛),每次服1g。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附记】用本方治疗43例,均获治愈。大便隐血转阴时间平均为3.8天。服药期间未见恶心、呕吐等症状。又本方去白及,单用大黄粉,每次服1~3g,日服1~3次,温开水冲服,疗效亦较为满意。
仙鹤草汤
【组成】仙鹤草50g,白及40g,地榆15g,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或3次。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胃出血。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服药2~4剂,即获痊愈。
四黄散
【组成】大黄、黄芪各15份,黄连9份,生地黄30份,甘草6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后过20目筛,分成每包30g,包装备用。每次取1包,加水200ml,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包分2次服。重症患者每天2包,分4次服。连用5天,无效则改用其他疗法。
【功效】益气健脾,凉血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附记】用本方治疗100例,止血成功者90例,止血无效者10例。蒲黄散【组成】炒蒲黄、白及、阿胶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6g,日服3次,糖开水送服。
【功效】活血止血,养血生肌。
【主治】吐血(溃疡病出血)或肺结核咳血。
【附记】若酒后吐血,可用京墨2盅,童便冲1小碗,顿服而愈。
番泻叶散
【组成】番泻叶100g。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包装备用。每次服2粒(每粒含生药0.5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泻热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附记】用本方治疗109例,完全止血者103例,无效6例。止血成功率为94.5%。完全止血时间,最短为7小时,最长为6天,平均为2.68天。治疗观察期间,一般不禁食、不输血,呕血者暂禁食24小时(或更长时间),禁食期间每天补液1000ml。
侧柏白及散
【组成】白及、侧柏叶各10g,大黄6g,三七5g。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服3g,日服3或4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凉血,活血,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附记】用本方治疗中、小量出血患者36例,确诊34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2例,胃溃疡5例,慢性胃炎5例,肠黏膜脱垂2例;病史最长26年,以2~7年者居多。36例患者中,治愈3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7.22%。患者出血较少者,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卧床休息。若出血较多,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溃疡止血粉
【组成】乌贼骨3份,白及2份,参三七1份。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服5~10g,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收敛止血,制酸止痛。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脾虚不摄型)。症见胃脘隐痛、吞酸、嗳气、便血等。
【附记】谢昌仁方。曾作171例观察,临床治愈率为95%。如胃热偏甚,实多虚少者用之宜慎。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刺激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