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现代医学称为急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病,尤以婴幼儿居多。多因外着寒凉(风寒、暑湿居多)或内伤饮食所致。大便次数增多(日3次以上),粪便稀薄或水样便,或挟有不消化食物,常兼有腹痛、腹胀。
腹泻膏
【组成】胡椒9g,干姜6g,鲜生姜、葱白各适量(约各15g),香油或豆油500ml,铅丹250g。
【用法】先将香油或豆油、胡椒、干姜、生姜、葱白置小锅内浸泡6~8小时,然后加温,直至将上述药物炸焦。药渣取出扔掉,炼油至滴水成珠,再放入铅丹,边放边搅,待出现大量泡沫、呈黑褐色时,取下小锅,取少许膏药置冷水中,以不粘手为度,再放冷水中12小时以去火毒,温化后将膏药涂于小方纸或布上制成200贴,放阴凉处备用。用时,将膏药用文火化开。贴于肚脐上。隔日1次。
【功效】温中散寒,通阳止泻。
【主治】小儿寒性腹泻。
【附记】①治疗效果:疗效满意。一般敷1贴即愈,个别病例敷2或3贴可愈。②注意事项:同时伴有发热、呕吐、脱水者,应予以补液、纠正酸中毒。膏药化开后,稍等片刻再敷,以免使肚脐眼烫起水疱。如烫起水疱,也不要紧,可经消毒后用针刺破,令水流出,用消毒棉球擦干,涂以甲紫即可,不必盖敷料。腹泻膏亦可用于成人,效果同样好,但必须每天1贴,敷至痊愈为止。
石榴叶汤
【组成】番石榴叶30g,大米50g。
【用法】将上药用文火炒至焦黄,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功效】收敛,健胃,止泻。
【主治】小儿腹泻。
【附记】屡用屡验。一般服药2或3剂即可止泻。
白及地榆汤
【组成】白及、地榆各30g。
【用法】上药加水500ml,煎至200ml。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50ml。服用时可加少许食糖,一般可连服2~4次。
【功效】凉血清热,祛风止泻。
【主治】婴幼儿腹泻。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服药2~4次即可治愈。
止泻散
【组成】白术(灶心土研末炒)、山药(麸炒)各200g,枣树皮(炒黄)、车前子(盐炒)各150g。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1岁以内的婴幼儿,每次服0.5~lg;2一3岁的每次服2~3g;4一6岁的每次服3~4g。均为每日服3次,饭前服。服药期间忌油腻生冷食物。
【功效】健脾益气,利湿止泻。
【主治】小儿腹泻。
【附记】屡用效佳,总有效率达98%以上。
二香散
【组成】丁香、木香各5~10g,肉桂4~6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置纱布袋内,用绷带固定在小儿肚脐上1夜,一般1~3次即可见效。
【功效】理气散寒,止痛止泻。
【主治】小儿腹泻。
二炭散
【组成】山楂炭、炮姜炭、鸡内金、炒车前子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每次服2g,日服3次,开水送服。
【功效】消食导滞,利湿止泻。
【主治】小儿腹泻(食积型)。
姜桂汤
【组成】炮姜、肉桂各3g,丁香2g,胡椒2粒,灶心土(煎汤代水)15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温阳逐寒止泻。
【主治】小儿腹泻(寒泻)。
石膏竹叶汤
【组成】鲜淡竹叶15g,石膏20g,白扁豆10g,荷梗1个,车前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利湿止泻。
【主治】小儿腹泻(湿热型)。
苓术滑石汤
【组成】茯苓、山药各12g,白术、砂仁、米壳、滑石、车前子、肉豆蔻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服2或3剂即可痊愈。
【功效】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主治】小儿腹泻。
加味益脾镇惊散
【组成】党参9g,白术、钩藤各5g,茯苓6g,甘草3g,朱砂0.3g,琥珀1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效】益气镇惊,理脾养血。
【主治】泄泻,属惊吓所致者。症见惊惕不宁,睡中时惊醒,泄泻粪便如水或粪青如苔,目珠淡蓝,指纹淡红或青色。
【附记】周炳文经验方。屡用效佳,一般服3~5剂即愈。忌食生冷瓜果、肥甘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