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将从本月起至7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2016年“美丽盾牌”专项行动。此次的专项行动主题锁定“打击非法微整形”。在专项执法检查中,将重点对生活美容场所和个人违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的行为进行集中排查整治。
昨日,北京市卫生监督所通报,去年全市查处非法医疗美容案件数量较2014年上升了58%,接近六成。针对生活美容院和个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微整形的情况,从本月起,市卫监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
市卫监所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一些非法行医人常常在消费者家中或在临时租住的宾馆中实施美容注射等违法行为。加之其行为隐蔽、与生活美容的边界难以界定,增大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调查取证和执法难度。
据透露,此次对“微整形”的执法检查,不仅涉及生活美容院和违法开展医疗美容的个人,具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也在检查之列。比如,近1年内被举报投诉过或不良执业行为积分达6分的;以及聘用外国医师行医的医疗美容机构,都在此次重点检查对象之列。全市范围内将严肃查处医疗美容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无资质外国医师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下个月起,各区将对重点医疗美容机构、生活美容场所的经营行为,以及有线索的个人违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进行集中检查。
延伸阅读:非法微整形的五宗罪
1.设施简陋,损害严重
非法医疗整形美容机构大多未设置符合条件的手术室,消费者接受手术的场所一般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大量堆放杂物,空气、环境均未经过有效消毒,也未配备必需的消毒设施和抢救药品,有的药品、器械也来路不明、质量没有保证。术前不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也不配备必要的抢救设施,一旦出现危险往往是致命的。
案例:“手术室”根本没有洗手池
某市查处的一家不到12㎡的非法美容场所的所谓“手术室”内,就摆放着两张普通的美容床,除了在墙角一处装有一盏紫外灯外,再无其他室内空气消毒设施,连洗手池也没有。
2.人员无证,胆大妄为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负责实施医疗整形美容的医师是有着严苛的准入要求的,不仅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有一定工作年限(例如有负责美容外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等),并且要取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
案例:培训三天就可动刀子
某非法医疗整形美容场所不但开展非法医疗美容活动,还开展所谓的医疗美容技术培训。每名学员按照自身需要缴纳不同的学费,2天培训费用6800元,学成后可以为消费者进行注射美容,3天培训费用8800元,学成后为消费者动刀。
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因为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该场所就用仿真皮肤组织模型代替,让学员进行简单操作练习。同时该场所还会在培训结束后给学员发放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美容医师证书,来哄骗学员及消费者。
3.伪劣药械,损人利己
一般假药、劣药及没有质量保证的器械用于消费者后,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察觉,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假药、劣药等危害就逐渐显现出来,甚至造成严重感染、毁容、致残、致癌等后果。
此外,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瘦脸针、除皱针,其实就是A型肉毒素,这是一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严格管控的毒性药品,稍有注射过量就会造成面瘫、复视、吞咽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救治不及时极易引发消费者死亡,危险性很高,因此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医生进行注射。
案例:肉毒素竟是“淘宝货”
某市卫生监督部门曾在对一非法医疗美容机构进行检查时,在其冰箱内发现了药品与标签相分离的进口肉毒素(保妥适),询问经营者来源,其称是网购的,但经专业权威部门认定该药品为假药。
4.价格虚高,差距较大
这些非法整形美容机构或者个人往往采用这样的模式骗取消费者的钱财:一般先说正规医疗机构乱收费,自己如何价廉物美来引诱消费者,然后再在手术前提出要使用好的药品、器械、材料等来要求消费者接受高昂的价格。
案例:2万元能做的项目收5万
肖女士反映她在某一生活美容机构花了5万多元接受双侧太阳穴玻尿酸填充,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遂向有关部门投诉。经卫生监督部门查处核实,该机构的确为一非法美容机构,而且在询问合法医疗美容机构后得知,像肖女士这样的医疗美容服务就是在正规医疗机构正常收费也只有2万多元。
5.广告宣传,不着边际
除了以上列举的情况外,现代人对中医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于是不少按摩院、美容院纷纷推出按摩、艾灸、经络调理、服用中药饮片等传统中医治疗项目吸引顾客,声称通过接受一定疗程的治疗可以达到祛斑、换肤的美容效果。事实上,像这样涉及宣传医疗美容治疗作用的都属于非法医疗广告。
案例:大牌噱头屡试不爽
非法医疗整形美容机构常利用对外宣传手段,将自己的单位冠以“某某微整形美容权威机构”、“国际整形美容学术交流单位”等唬人的名称,并且还会对外宣称有“某某国际知名整形美容大师”或者“某某美雕大师”亲临指导、手术噱头,诱骗消费者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