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日,北京时间将会“多”出一秒钟。这样,2012年的总时长将为“366天+1秒”。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为了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
后来人们发现,地球自转并不守规矩,有时快,有时慢,一年下来,“原子时”比“世界时”约短了一秒。但又不能轻易改变,如果重新设计,将给社会造成极大的不便和浪费。即使改正过来,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缓慢地降低和不均匀,还是会产生误差。于是在经过广泛的研究和争论后,科学家们达成了新方案--“协调世界时”。
它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什么时候实施闰秒,如何闰,都由国际地球自转参数服务局和国际计量局根据全球测时结果决定,并向各国的时间部门提前发出公告。闰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时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
“今年的这次‘闰秒’被安排在6月30日。由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早8小时,我国的这一秒,‘多’在2012年7月1日7时59分59秒后,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这也意味着,早上的8点钟将推迟1秒钟到来。”赵之珩说,“闰秒”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从1972年到这次的40年间,已经有25次闰秒。
天文专家表示,这1秒时间并非真的凭空增加,仅仅是一种协调。对于现代军事、宇宙航行、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而言,时间上的细微误差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