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ě Dà Dòu Ténɡ
【英文名】Herb of Wild groundnut
【别名】野毛豆、鹿藿、 饿马黄、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旦。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的茎、叶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soja sieb.et Zucc.[G.ussuriensis Regel et Macck.]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甘;凉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敛汗;舒筋止痛。主盗汗;劳伤筋痛;胃脘痛;小儿食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12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未调敷。
【附方】①治盗汗:野大豆藤一至四两,红枣一至二两。加糖煮,连汁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②治伤筋:野大豆鲜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各家论述】
1.《救生苦海》:治痘毒,(野毛豆)连茎、根煅存性,研,麻油和敷。不同初起、日久,未溃、已溃。
2.《浙江民间草药》:平肝健脾。
3.《杭州药植志》:止盗汗。
4.《上海常用中草药》:滋养,强壮,敛汗。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