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è Xiàn Cài
【别名】刺苋、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野刺苋莱、酸酸苋、刺苋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刺苋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spinosusL.。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利湿热;解毒消痈。主胃出血;便血;痔血;胆囊炎;胆石症;痢疾;湿热泄泻;带下;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肿;牙龈糜烂;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广西中药志》:虚痢日久及孕妇忌服。《福建药物志》:根据民间经验,本品有小毒,服量过多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经期、孕期禁服。
【附方】簕,方言,两广等地将竹上的刺称作簕。本品苞片常变形为锐刺,犹如竹刺,故有簕苋菜、刺苋菜等名。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