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Lánɡ Bǎ Cǎo
【别名】乌阶(《尔雅》),乌杷(《尔雅》郭璞注),郎耶草(《本草拾遗》),小鬼叉(《东北药植志》),豆渣草(《四川中药志》),针包草,引线包(《杭州药植志》),大狼把草,接力草、针线包、一包针(《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狼把草的全草。夏、秋间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性味】
苦甘,平。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
③《闽东本草》:性平,味苦甘。
【功能主治】
治气管炎,肺结核,咽喉炎,扁桃体炎,痢疾,丹毒,癣疮。
①《本草拾遗》:主亦白久痢,小儿大腹痞满,丹毒寒热。取根、茎煮服之。
②《本草图经》;主疗血痢。
③《纲目》:治积年癣,天阴即痒,搔出黄水者,捣末掺之。
④《闽东本草》:养阴益肺,清热解毒。治咳嗽喘息,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研末成捣汁。外用:研末撒或捣汁涂。
【附方】
①治气管炎,肺结核:鲜狼把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鲜狼把草三至四两,加鲜橄榄六个,或马兰鲜根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咽喉肿痛:鲜狼把草五钱至一两。加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④治血痢:狼把草二斤,捣绞取汁一小升,纳白面半鸡子许,和之调令匀,空腹顿服之。若无生者,但收取苗阴干,捣为散,患痢者取散一方寸匕,和蜜水半盏服。(《本草图经》)
⑤治湿疹:鲜狼把草叶捣烂绞汁涂抹。(《福建中草药》)
⑥治癣:狼把草叶研末,醋调涂。(《福建中草药》)
【备注】本品与其同属植物三叶鬼针草在四川地区均称为豆渣草,并同等使用。三叶鬼针草在广东、广西为草药金盏银盘的主要品种,参见金盏银盘条。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