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Shí Qí Zhù
【别名】鬼香油(《纲目拾遗》),小鱼仙草(《植物名实图考》),香茹草,野荆芥、痱子草(《分类草药性》),土荆芥、野香茹(《福建民间草药》),热痱草(《浙江中医杂志》9(6):47,1966),香草、野芥菜、白鹤草、天香油、五香草、土茵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紫花草(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粗糙荠苧的全草。7~8月采取全草,晒干。
【性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清暑热,祛风湿,消肿,解毒。治暑热痧症,衄血,血痢,感冒咳嗽,慢性气管炎,痈疽疮肿,风疹,热痱。
①《本草拾遗》:主风血冷气,疮疥,痔漏下血,并煮汁服。
②汪连仕《采药书》:润肌肤,滋颜色,败疮毒,止蛇咬、蜂螫、蛓毛伤,取叶擦之。
③《李氏草秘》:治诸疖肿毒。
④《分类草药性》:治痧症,霍乱;解毒,去暑热。
⑤《福建民间草药》:除湿祛风。疗湿疹,止瘙痒。
⑥《广西中药志》:祛风,散瘀,破结,消毒。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衄血,肠风,崩中,血痢,痈肿,跌打。
⑦《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暑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中暑,痱子,无名肿毒,蜈蚣咬伤。
⑧《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止血治创伤出血,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广西中药志》:表虚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