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明确规定提供西医医疗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针灸、疤灸、泡沫灸、牵引、拉法、微创等中医诊疗技术的诊疗活动。药物、中药洗肠以及其他与创伤相关的活动。 性、侵入性或危险的技术技能; 开具药品处方; 口服不符合《既是乳制品又是药品的物品目录》和《可用于保健乳制品的物品目录》要求的中药丸剂的; 举办医疗气功活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其他诊疗活动。
西医的方法,尤其是按摩等舒筋活络的方法,确实可以缓解大病,甚至可以治愈一些小病。 不过,也有不少保健院跨界做起了“看病”业务,还敢穿着白大褂开中草药。 按摩和灌肠等医疗服务比比皆是。 按摩院声称能治椎间盘突出,练气功可以说能治病。 更常见的是宣传保健奶产品有疗效中医养生馆,并趁机卖给奶奶。 一些医疗机构、中医馆早已沦为威胁健康和生命的诈骗团伙和黑店。 2019年,上海某社区服务中心保健室内,一名32岁的顾客在拔罐时左胸、腹部6%烧伤。
医疗保健服务、医疗保健处方……在一些商店眼中,它们是从顾客口袋里掏钱的神奇工具。 高收入的背后,不仅有奶奶的退休金、年轻人的血汗钱,还有很多家庭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一旦身体受到伤害,消费者往往因为无法明确所购买的服务项目的性质而无法得到足够的权益保护。 比如上述冻伤案例,市场监管部门认为是医疗事故,而卫生部门则表示,如果刮痧、艾灸等项目是为了保健而非治疗,则不属于医疗事故。 。 小型的医疗中心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发现问题的模糊区域。 如果此类问题积累过多,就会助长不法商家“跨界”诊疗。
保健中心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开玩笑,中医中心不能随意败坏“国”牌西药的声誉。 此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试行规定,要求提供西医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相当于直接断绝了此类机构的盈利之路。依靠跨境协商获取巨额利润。 除了详细列出西医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外,规范还强调,虽然只是提供西医保健服务的人员中医养生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兼任。 通过西医保健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程序”等严格要求。 它不仅设立了执业的专业门槛,还划出了一条严禁触碰的红线。 此次试行无疑有利于促进西医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权免受侵害。
让乌烟瘴气的保健所退出市场,让合法的保健所正规、光明地走起来,诚实、尽职地提供他们应该提供的服务。 这也是为了维护医疗机构的身心,促进其更长久地做好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