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在看书、看电影时都会有看到某一幕产生心醉的感觉吧。
我经常是被一种豪情感动,比如萧峰的血战聚贤庄、赵子龙单骑救主。
记得赞颂赵云这一豪情的诗云: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自古临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云的-是出名的长,好像长的-叫矛才对,再长,叫槊。个人认为,赵云是靠-长才得以无敌。同样是交锋,他的-抵在别人的-口时,那人的武器离他的身体还远呢,根本伸不过来,谈何取胜?另外,就是张飞的矛,一丈八,也是一样。关羽的刀不仅长且重,八十二斤,压下来鬼才挡得住。那些名垂千古的英雄也是出了老千的。
且说正题,百万军中,匹马单-,稍感疲劳,稍微绝望,-敌无数,血水浸透征袍的时候,扬鞭一催马,马急驰。
忽的勒马,马吃惊,因为高速奔跑中,猛拉缰绳,使得马上身凌空扬起,后足在地,长声嘶叫。马上的将军也因为重心改变而身子微向后倾,一手紧握缰绳,一手的长-斜指苍穹。
这个画面让我心醉,而我却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发现哪个作家对此描写过。也对,几秒钟而同时发生的连贯动作,的确不好描绘。
那次没事乱翻书,在《汉魏六朝诗笺疏》里曹植篇《五游咏》偶然看到一个字:骧。不认识,查字典吧,音:xiang_。解释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查了《古代汉语辞典》,马首昂举为骧。
所以我生造一词,定那画面为骧嘶,谐音相思者。
以上纯属在下个人意见,各位有何见解,直说无妨。
这画面确实醉人,我画过一幅画,还得了学校绘画一等奖。就我那涂鸦还得一等奖?素描不像素描,用0.7的自动铅笔,HB芯,完全业余,搞了一天,终于完成。所以,是那经典的骧嘶感人,不是我画得感人。
悄悄告诉你,原稿来源于卢浮宫经典:拿破伦翻越阿尔卑斯山。被我改成了赵云右手执着长-,流苏飞扬,身着重铠,长发舞动,马儿还是原样,披风改成了魔鬼的肉膜骨翅,右翼前展,左翼弯折过来顶端左手握住。像是断翅的天兵,也算是瞒天过海,不留痕迹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