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情况下,口罩的使用大大提高,一次性口罩用完以后就会丢弃,口罩的处理其实是一大难关,那么,废弃口罩都去哪儿了?降解一只口罩需要多少年?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生态环境部新修订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居民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一次性口罩不属于医疗废物,但这类口罩垃圾属于“特殊有害垃圾”,应将其投入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的“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内,不可随意丢弃或混入其他垃圾类别中。
但实际上很少有小区专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被丢弃的口罩随处可见。
那么这些废弃口罩都去哪儿了?
进入生活垃圾里的口罩大多会进入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送入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处理。处理过后的污染性会降低,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污染的彻底消失。
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填埋占用土地资源,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这两种处理方法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流感病毒、肠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并能通过土壤传播导致人类感染。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主要材料是熔喷布,由聚丙烯纤维构成,可以很好地过滤漂浮在空气中的病毒,但作为塑料的一种,同样具有难以降解的污染性。混合垃圾进行填埋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渗滤液可能会造成土壤的污染,有毒物质渗入地下后,可能带来地下水的污染造成更为持久、难以处理的污染。
除了混入生活垃圾,难以估算的口罩被随意丢弃而直接进入我们的环境。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范围内一次性防护口罩的需求量增加了近100倍。
一次性口罩是不可降解污染物,若随意乱丢,对环境和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将难以估量。
大多数一次性医用口罩,主要由防水层、过滤层、耳带(弹性材料)和鼻夹(金属或高分子材料)等部件组成。
口罩主体中的过滤材料,主要采用聚丙烯生产的熔喷布,本质上是一种塑料,需长达450年时间才能分解。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