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一般当什么人做错事时会受到责备,而事情发展顺利却感觉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也不会受到称赞。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多样,下面仅从科学家的角度为大家解答。
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研究员对此开展了一项研究。首先让参与者看到一些出现问题的场景和一些事情进行顺利的场景,然后让参与者分别进行判断:这些消极或积极的行为是否是当事人有意为之。结果表明:参与者普遍认为,如果是消极行为,则当事人是故意为之;如果是积极行为,则不一定。
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大脑扫描成像发现,人们对消极行为和积极行为的判断涉及到两个不同的大脑区域。一个区域判断和处理事情时较为感性,而另个区域比较理性。如果出现消极行为,大脑的感性判断区域会比较活跃,从而激活大脑中的扁桃核,继而大脑容易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是面对积极行为,大脑中的扁桃核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科研人员认为这与生物学上天生的自我防卫意识相关,当生物面对危险、消极不好的事情时一般都会显得更加情绪化(如惊恐、愤怒等)。
根据研究结果,这种判断模式在实际犯罪案件中可以产生一定影响。例如人们可以根据一个罪犯是否伤害了他人而做出对当事人是否是有意为之的判断,这将促进对犯罪案件性质的道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