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都无法跟孩子进行沟通,有的孩子甚至都不像跟爸爸妈妈说话,那么怎么做才能跟孩子顺畅的交流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从小培养交流习惯
父母只有从小就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孩子建立交流习惯,亲子间才能拥有长久健康的沟通关系。
对于如何培养交流习惯,著名脑科学家洪兰博士建议:“父母无论多忙,每周都应抽出4个晚上与孩子共进晚餐。”
餐桌上,父母与孩子进行高质量谈话,说说最近印象深刻的事,了解彼此的生活。
父母和孩子同步更新观念,习惯在对方面前表达自己,家庭保持坦诚交流的氛围。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突然变得陌生不好沟通,而是日常交流缺失,父母缺席了见证孩子思想变化的过程,导致无法理解彼此。
学会共情,关注感受
有个著名的沟通公式,有效沟通=67%情绪+33%问题。
只有情绪被接纳,沟通才能继续,问题才能解决。
可惜很多父母,只看到问题,看到分数不如意、孩子又闯祸,而看不见孩子的开心、委屈、不安,急于批评、纠正,让孩子感到很受伤。
电影《垫底辣妹》中,沙耶加的妈妈却不同,是一位很会共情的妈妈。
沙耶加努力补习了很长时间,依然不及格。
她低着头跟妈妈说“对不起”,妈妈没有责骂,而是看到了她背后的伤心和自责。
把她拥入怀中,温柔地说:“这件事不需要对不起的,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如果觉得太累了放弃也没关系,你已经很努力了。”
妈妈的理解和包容,让沙耶加不但对她敞开心扉,而且能一直毫无阻力和负担地奋力向前,最终实现逆袭。
学会倾听,尝试理解
所有表达,都是为了得到理解和接纳,孩子也一样。
当有人问及刘墉是怎么把儿子刘轩培养成《超级演说家》冠军时,刘墉开玩笑说,是自己特别会听,特别愿意给机会刘轩说。
他习惯先耐心听刘轩说,再表达自己的意见。
即便是不认同刘轩,还是会鼓励他说出观点和感受:“爸爸说完了,现在轮到你来说服我”,表达自己愿意理解他的意愿。
在他看来,亲子间相互倾听和平和表达,是通往彼此内心的坦途。
▲刘轩和刘墉
对于孩子而言,比完全理解他们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倾听和尝试理解的过程中,流露出的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这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大意义。
作家苏岑曾说:“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能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虽然,父母与孩子间,是一段渐行渐远的缘分。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与孩子大概无法始终一如当初无话不谈。
但只要父母在沟通中给孩子多一分倾听,少一点否定;多一分共情,少一点指责;多一分关爱,少一点苛求,那么彼此的心门便一直会向对方敞开。
那么,即便孩子长大,当他遇到问题和困难,还是会想到向父母寻求温暖慰藉,仍愿意坦诚交流对人生的观点态度,而不是独自纠缠痛苦却不愿意透露半分。
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养育的成功,和一种更恒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