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被冷落后家长肯定会第一时间的护着自己的宝宝,不过孩子被护着肯定也是不可能跟其他的小朋友玩耍的,那么应该怎么办好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首先,情绪化的沟通,只会让人的交际圈越来越窄。
在一期综艺里,蔡少芬的小女儿包子和她说,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欢和她玩。
但是蔡少芬没有说这是其他小朋友做得不对,也没有指责包子自己做得不够好。
她告诉包子,只要你做自己,就会有人喜欢你。包子解开了心结,在以后的节目里,和其他小朋友融入得越来越好。
试想,如果蔡少芬和包子说:“都是其他小朋友不好”,那么包子还会愿意积极去了解其他小朋友么?
其次,这是给孩子一个错误示范,认为遇事只需要指责就可以解决问题。
我曾经也是一个比较吹毛求疵的妈妈,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儿子也变得特别一板一眼。
在学校里只要有小朋友做出不遵守规定的事情,比如在走廊跑步啦、上完厕所不洗手啦,他都要上前指责:“你这样做不对,我要去报告老师!”
我和孩子遵守规则是没错,但是我们俩的沟通方式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自从发现这个问题,我也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做法。
比如排队的时候遇到有人插队,以往我就会私底下义愤填膺地说:“这些人真不守规则。”
但是现在,我会上去比较有礼貌地说:“队伍在那边排呢。”
这样做既不指责对方插队,也替整个队伍维护了规则。
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只会指责来得重要。
最后,总是越俎代庖,结果就是孩子永远会等着大人替他去解决问题。
阿德勒曾说过:“帮助孩子为真实生活做好准备,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最大的责任,就是教会孩子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陪着孩子,为他挡风遮雨。所以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如果我们总是替孩子去交朋友,那么孩子永远无法学会如何和人直接交往。
之前看过一个匪夷所思的新闻,一位妈妈一直以来就特别包办儿子的生活,甚至连儿子相亲她都要陪着去。
不仅如此,她还要不断评价对方姑娘,却不给双方一点点单独相处的时光。
其结果就是,儿子一直从26岁相亲到如今的50多岁,不仅婚姻没有着落,人也越来越颓丧。
有一次我们几个闺蜜带着孩子一起聚会,大部分孩子都有5、6岁了,只有小林生孩子稍晚,女儿嘟嘟才3岁。
嘟嘟一直跟着哥哥姐姐想一起玩,但是大孩子一看到她来就跑,就是不和她玩。闹到最后,嘟嘟终于不负众望大哭了起来。
我们几个大孩子的家长,都很不好意思,但除了说“和妹妹一起玩呀”,也就说不出别的了。
只见小林走过去,蹲在大孩子面前说:“怎么妹妹一过去,你们就跑啦?”
有个孩子说:“她太小啦,她不会玩。”
还有个孩子说:“我怕她把我们的食物搞坏。”
所谓的食物,就是一些纸片做的东西。
小林夸张地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是这样子呀,你们是害怕妹妹不会配合你们的游戏是么?你们跑来跑去的,妹妹还以为你们不喜欢她,都哭了。”
“我们喜欢她的喜欢她的。”孩子们纷纷喊着。
小林又继续说:“你们当然喜欢嘟嘟啦,你们也都是好孩子。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相处办法,给嘟嘟安排一个工作,让她也能帮上忙。最好呀,你们谁和嘟嘟说一下,这些食物很容易撕坏,需要特殊的保护。”
话音一落,每个孩子都去拉嘟嘟,忙着要给嘟嘟安排“任务”,嘟嘟一下子成了红人,马上就破涕为笑了。
孩子的表达能力受制于年龄,越小的孩子,词汇量越小、思维越发散,所以经常是“词不达意”。
当对方孩子说出“我不和你玩”的时候,真正的意思可能是:
“我们先来玩的。”
“玩具不太多了,不够分给你了。”
“我们互相认识,但我们不认识你。”
“我们玩得很开心,怕你加入会破坏了我们的规则。”
所以,当孩子和你说,“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我们来充当孩子的翻译官,帮助两边的孩子们进行起良性沟通。
用倾听和沟通的方法,去找到对方孩子背后真正的意思。
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做孩子的“翻译官”,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处理矛盾。
平时在家里,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多让孩子去熟悉这样的情境。
最近,我家老二涵涵每天去幼儿园都比较有情绪,通过和老师聊天得知,可能是因为在交朋友这件事上受挫了。
他在混龄班念书,他是小班孩子,但是特别想和大班孩子玩,但是大班孩子不喜欢和他玩。
于是每晚睡觉前,我们就又增加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小游戏。
通常,我会让涵涵先扮演大班的孩子,我则扮演他。
我会先演一边,当自己遭到拒绝的时候,可以怎么说怎么做。
比如,如果他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又遭到拒绝时,他可以说:
“我会用这个积木搭一个火箭,你想看一看我搭的火箭么?”
或者说:“你们在玩什么游戏,我可以加入么?你们告诉我怎么玩就好了。”
然后,我们会互相交换角色,让涵涵把刚刚我演过的动作、说过的动作,再重新说一遍。
就这样,我们练习了各种情景,包括大班孩子不和他玩船长游戏、不带他玩蹦蹦床、不和他一起搭积木等等。
在扮演的时候,虽然我作为“大班的孩子”也会拒绝涵涵,但是我会做得比较搞笑,用嘻嘻哈哈的方式拒绝他。
这样既减轻孩子在练习时的压力,也在无形当中消解了他白天积累的压力。
这样练习了一个礼拜的,涵涵的老师找我说,孩子在幼儿园里和大班、中班的孩子都打成一片,再也没有交朋友的困难了。
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孩子每天蹦蹦跳跳去幼儿园的样子,就是一切都好的最好证明。
在孩子的世界里,吵架实在太过寻常——他们每天可以吵架闹翻100次,但是又马上和好101次。
家长无需太过恶意解读对方孩子的行为,也不能太过保护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过来说“妈妈,他不和我玩”时,家长的做法很重要。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让孩子建立起共赢的思想而不是非黑即白。
酸甜苦辣咸,五味齐全,才是人生滋味。
同理,孩子的世界中,也不能只有甜。
他们需要在有爱和善的交往中享受友情,但是也需要从时不时的吵架、争论、断交、再度和好中,去学会沟通、商量、妥协和合作。
只有学会和小朋友和谐的孩子,最终才可以和世界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