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舱外航天服一共有6层,在观察航天员出舱活动时,会发现舱外航天服上有一条白色的带子,很多人好奇是什么作用,航天员身上的白带子是什么?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在舱外航天服外侧,有两条红色的安全绳,另一根白色的被称作“脐带”,脐带与核心舱连接,有在舱内保障航天员通话、监测航天员、航天服以及人服结合体所在环境状况的功能。
舱外航天服只是一件衣服,但实际上,它可是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兼具着三方面的任务:
其一是穿着舱外航天服,能够让航天员进入到高辐射、真空、微流尘等环境中,保护航天员免受太空中各种有害辐射。
其二是生命维持系统,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生存的温度、压强以及氧气等。
其三就是能够保证航天员开展太空作业。
具有如此多功能的舱外航天服,对技术要求自然也是非常高,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具有独立制作舱外航天服的能力,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所穿的航天服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二代舱外航天服,重130公斤,能够通过调节长度,满足1.60-1.80米航天员的穿着需求。
虽然舱外航天服非常重,但是并不“笨重”,为此研发团队没少动心思。
我国舱外航天服一共有6层,而且在穿舱外航天服之前,还要穿上专用航天服,出舱内衣,以及一套液冷服,之后再穿上舱外的航天服。
在地球上,如果我们穿上这么多套衣服,身体将会变得非常臃肿,也会变得僵硬,就连关节也无法弯曲。而航天员在舱外还要进行精细化操作,所以对舱外航天服的灵活性要求非常高。
为此,设计团队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航天服的关节处安装了很多轴承,轴承可以灵活转动,使得舱外航天服变得非常灵活。
另外,手部是人类最灵活的关节,许多精细化工作都需要保证手部关节的灵活,为此,我国舱外航天服的手套也经过了特殊设计,甚至在指尖部分,手套只有一层气密层,保持触觉。
我国上一代舱外航天服的手套,可以让航天员握住25毫米左右的东西,而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做到了让航天员握住5毫米左右的东西,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精密化操控。
舱外航天服的面罩一共有4层,其中有一层是用黄金打造的面罩。
现如今我国航天员所穿的是第二代舱外航天服,暂时还不知道造价,但我国第一代舱外航天服费用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从这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代舱外航天服的造价一定不便宜。
更为重要的是,舱外航天服居然还有使用寿命,其中我国第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寿命是两年5次,第二代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3年15次。也就是说,这件造价上千万的衣服,使用3年或者15次后就要被丢弃。
但是,不管这件舱外航天服最终被使用多少次,它都不会再被带回地球了,而是会随着飞船的其他部分坠毁在大气层。
这主要是因为,飞船返回舱空间有限,而且为了保证航天员的返航安全,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量,舱外航天服就是不必要的东西,所以它们会被舍弃。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