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辅食越碎越好吗,孩子的辅食怎么吃比较好呢,孩子的辅食怎么填加好呢,孩子的辅食应该怎么选呢,立美健道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辅食的添加要随着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逐步调整辅食的种类、数量和性状。还要遵循从单一到多样、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再到块状的规律逐步递进的原则。如果宝宝8个月之后,辅食依旧细碎,就会导致以下几种问题:
1、影响脸型:
咀嚼运动可以促进牙、颔、面的正常发育,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增强代谢。若长期让宝宝吃过于精细的食物,就会使咀嚼不充分,这些功能也就减弱了,严重时会影响宝宝成年后的脸型。所以,在适当的时间,添加合适的食物尤为重要!
2、出牙问题:
4~7个月的宝宝辅食基本都是糊状的,比如米粉、菜泥、果泥、肉泥等。而8~9个月的宝宝开始进入出牙期(有的则已经出牙了),会出现烦躁不安、牙龈不适、流口水等现象。如果宝宝的辅食仍是糊状的,其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就不利于缓解宝宝出牙不适感以及牙齿的萌出。所以,8、9个月的宝宝辅食性状应该呈些许颗粒状的半固体食物,比如切碎的菜和鸡蛋、肉沫、烂饭、小块的水果等食物。
不过,奶爸还要提醒一下那些心急的爸妈们,看见别的宝宝出牙,自家宝宝没动静,就想着能不能用块状食物来“刺激”牙龈,让宝宝牙齿更快“萌”出。千万不可!!这么做不仅对萌牙无好处,还有可能导致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呢~其实,1岁前只要宝宝萌出牙,2岁半乳牙全长齐就属于正常现象。所以别急啦,老老实实根据宝宝的进食能力,逐步改变食物状态吧!
3、味觉和语音发育:
10~12月的宝宝辅食就可以吃饺子、软饭、肉丁或肉片等细、软、烂的食物。待宝宝1岁~2岁后,便可以循序渐进地进食固体食物,因为此阶段添加固体食物有利于宝宝今后的牙齿排列。而且通过反复咀嚼食物,还可以刺激味觉,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发音。
实际上,辅食是否越碎越好、越烂越好,应当看不同月龄的辅食需求,要随宝宝年龄增长而变化。
1、4—8个月:以糊状、泥状为主
因为刚刚学习吞咽动作,所以辅食要以糊状、泥状和半固体状为最佳,如米粉糊、鸡蛋黄等。6个月后可适当增加一些颗粒状食品,以培养宝宝的咀嚼能力。
2、8—12个月:可添加磨牙食物
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进入了旺盛的牙齿生长期,这时候可做一些烂面条、肉末蔬菜粥、烤面包片等,并逐渐增加食物的体积,由细变粗,由小变大,而不是一味地将食物剁碎、研磨。这样,不但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在饭间进行磨牙动作,促进牙齿发育。
3、12个月后:细加工食物均可
软饭、饺子、馄饨、细加工的蔬菜和肉类都可以帮助宝宝巩固咀嚼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牙齿越来越多,宝宝的咀嚼、吞咽动作更加协调,慢慢地还能学会“初级”的吃饭工序,如用牙齿将粗、硬的食物咬磨细碎。这些动作能锻炼舌头及整个颌面部的肌肉,为宝宝日后语音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2岁以后:基本与成人一致
宝宝的牙齿发育已经成形,食物的软硬、粗细程度基本上就可以和成人一致了,不必刻意为他们开小灶。
以上月龄时间仅做参考,因为每位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