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洗礼,好不容易解决了上一个问题,还有千千万万个为什么等着你。你有被宝宝的为什么大军所打败吗?面对孩子的天马行空应该如何应对呢,特别是好多个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你了解3岁的孩子为什么好奇心强吗?
三岁大小的孩子童言无忌,常常皱起眉头问这问那。为什么吃饭要吃菜?为什么妈妈要上班?为什么天空是蓝色不是绿色?
三岁左右,负责逻辑的左脑开始发育,越来越多地得到调动,明显的表征就是不停地问为什么。三岁以前,情绪、感觉的右脑是比较发达,所以那个时候的他们更爱耍情绪,哭鼻子。
孩子进入了为什么敏感期,他们已经不局限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开始主动求知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你面对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时,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孩子进入了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孩子有这些发展的需求,满足他们是做父母的责任。
若我们在这个时候能充分给予孩子各种条件、各种刺激、各种知识,孩子的学习和吸收能力将会是惊人的。孩子智力发展的五个核心要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的思维力,这些核心的要素,实际上在问“为什么”的过程中,就都完成了。
如果你确定孩子是在“明知故问”:比如他经常问的“这是什么呀?”,其实你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那就可以不回答,而是反问:“你说这是什么呀?”,来让孩子自己通过记忆说出答案。这其实并非孩子故意调皮捣蛋,而是孩子的一种“深化型”心理,通过反复提问来帮助自己强化记忆。
如果你不知道孩子是否知道答案,但孩子的年龄在3岁以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思考能力:你也可以不着急回答,比如孩子追问“为什么?”时,你可以先反问:“你觉得呢?”来促进孩子的主动思考。
你可以通过把一个大的问题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的方式,来启发孩子一点点去深入思考。还可以教会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的办法,比如去查百科全书,去上网搜索,去实验,去观察等。
对孩子而言,通过这些主动思考和探索所得到的答案,一定比你直接给他答案的成就感要高得多,而且,理解和记忆也要深刻得多。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避免孩子形成“依赖型心理”、养成惰性思维的坏习惯。
孩子的问题,你若知道,就回答。若不知道,就亮明态度:“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跟你一起去找答案。”还有时候,你也可以对孩子发问的行为表示赞赏,比如和孩子说:“我觉得你的问题特别好,那么你觉得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呢?”如此把问题抛给孩子,尤其是三岁以上的孩子,让他通过自己的小脑瓜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激发孩子思考的一种方式。
孩子就“规则”问题问为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意味着亲子间的对抗开始了。若父母太严厉,或者过于执着于“规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我想要再强调一点,即给孩子立规则时,有一个原则:越小的孩子,规则的弹性应该越大,越大的孩子,规则的弹性应该越小。
总之,当你面对一个“为什么”的孩子时,千万不要愁,实际上这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这至少说明孩子在快速发展。给他知识,给他陪伴,并享受过程中的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