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小时候,总是喜欢自言自语说话,一些家长就比较担心,其实自言自语在孩子成长中也有重要作用,孩子喜欢自言自语正常吗?应该怎么办?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自言自语能够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孩子一两岁时,开始接受大人的语言指导,意识到语言和行为的关系。三岁左右,当他想要调节行为时,就会模仿大人发出行动号令。
体验到语言魅力后,他会继续自言自语。
这一阶段大约持续到七岁左右。研究表明,七岁以下的孩子,自言自语的话要占语言总量的30%~60%,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语言形式从外部转入内部,最终在大脑中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孩子自言自语时,家长该如何做?
小朋友的自言自语,是成长中的必然行为,对心理发展有积极意义。
当孩子自言自语时,家长不妨这样做:
1.不要打断,注意倾听和观察
不要指责孩子,诸如“玩就玩,不要说话”之类的话,一定不要说。
别打断他,多听多观察,才会知道孩子的兴趣、目标和当前的困难。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只有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才知道如何帮他。成长有自己的节奏,那个自言自语的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法试图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
2.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作为出声的语言思维形式,自言自语最终会过渡到内部语言。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兴趣点,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原始素材。
比如孩子自言自语时总提到八大行星,我们就可以多讲些太空知识,从而提升内在的认知加工水平。
3.不需要刻意强化
自言自语是一种不成熟的语言形式,不需要刻意强化和鼓励。
如果发现孩子的自言自语与活动并不相关,可能是孩子有些孤独,没有安全感。
这时我们可以多陪陪他,多带他和同龄人玩,提供适龄的没有过高难度的游戏。
4.适度提供帮助和引导
通过孩子的自言自语,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
如果发现有缺乏常识的情况,比如不知道高空抛物产生的不良后果,或者分不清现实与想象,就需要找时机给出明确指导。
如果发现孩子突然频繁地自言自语,可能是他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或者在陌生环境感到紧张,这时也需要我们理解并安抚。
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的自言自语,是在模仿语言和表达情绪,伴随着积极的行为,最终会由出声思维转换到无声思维。
作为家长不必焦虑,认真倾听,用爱陪伴,就能窥见童年成长的秘密。
但是,如果发现孩子自言自语过于荒谬,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也要及时找心理专家,预防自闭症或者其他情况。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