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尚健道网

首页 > 医学 > 中医理论  >  杠板归地上部分可入药

杠板归地上部分可入药

01-28 杠板 地上 部分 入药 我要评论

“秋三月,此谓荣平”,不觉间,秋意已浓。在中药植物园里漫步,不经意间发现远处一串蓝色宝石样果实挂在矮矮的枝头上,走近一看,原来是杠板归!估计也只有在结果的时候,人们才会注意到杠板归的存在。

杠板归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贯叶蓼、刺犁头、河白草、老虎舌、扛板归等,其茎有棱,上倒生钩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勾住衣服,甚至刺入皮肤,让人敬而远之,这一点倒是和葎草很像。杠板归叶互生,呈三角状,叶柄在叶上盾状着生;托叶鞘近圆形,抱茎而生,不细看的话还以为茎从托叶鞘中穿透而过,也因此而得名“贯叶蓼”;叶柄长,疏生倒钩刺。

《纲目拾遗》载:“立夏时发苗,独茎蔓生,茎穿叶心,茎上又发叶,叶下圆上尖如犁耙,又类三角枫,枝梗有刺。又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属亦死,其性最烈”。由此可得知刺梨头、老虎舌、犁头刺等别名皆是由于叶子形状。至于蛇倒退、蛇不过、老虎舌等别名,则是因为枝叶上的倒刺,连蛇类在碰到它的时候,也需要倒退而行。所以看到杠板归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它那难缠的倒刺。

杠板归最早载于《唐本草》,呼作“赤地利”,云:“味苦平、无毒,主赤白冷热诸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所在山谷有之。”《唐本草》注中又说:“其叶似萝藤,蔓生,根皮赤黑,肉黄赤,二月、八月采根,日干。”《本草图经》中记载,“赤地利,旧不载所出州土,云所在山谷有之,今惟出华山,春夏生苗,作蔓,缠绕草木上,茎赤叶青,似荞麦叶,七月开白花亦如荞麦,根如菝葜,皮黑肉黄,八月采根,晒干用,亦名山荞麦。”杠板归一名首见于《万病回春》中:“此草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如珠,生青熟黑。”此后,《中国植物志》也选用杠板归一名。

关于杠板归名字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穷苦人上山打柴被毒蛇咬伤,顿时手背肿起,一阵剧痛,他心慌脚乱,捂着伤口拼命往家跑,不料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蛇毒攻心,刚到家就一头栽进门槛,倒地不起。家人悲怆欲绝,因家里贫穷买不起棺材,便用一块门板抬着,一路引幡,向坟山而去。途中与一个郎中迎面相逢,郎中定神一看,死者脸色煞白,但脉搏尚存,便立即取出一株药草,找来热水灌下。须臾,病人“死而复生”。人们既感激这位“活神仙”,也好奇草药的名字,郎中一时语塞,因为他也叫不出具体名字,可他一想,病人被扛板而去复活而归,那就叫“扛板归”吧。于是,扛板归的名字便流传了下来,久而久之变成了“杠板归”。

杠板归地上部分可入药,《纲目拾遗》云:“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伤。”《植物名实图考》云:“行血气、治淋浊。”本品性微寒,味酸,归肺、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煎水洗患处,用于治带状疱疹、湿疹、痈疖肿毒、虫蛇咬伤。同时临床上也逐渐开发出多种杠板归制剂,比如杠板归胶囊、杠板归软膏等,痔瘘术后应用具有较好的止血和防治感染的综合疗效。

    分享:

    微信

    发表评论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不作为权威解答。

    微尚健道养生网搜集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包括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健康睡眠常识、急救常识、养生保健知识等各种健康小常识大全。学会健康养生之道,享受健康美好生活,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