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 本品为常用中药,以恶实之名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别名】 大力子、恶实、牛子。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晒干。
【产地与销售】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主产于吉林、辽宁、浙江等地,以东北产量最大,称“关力子”,销全国并出口; 以浙江产者最佳,习称“浙大力”,多销江苏、浙江等
地; 余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分】 果实含牛蒡苷,脂肪油,种子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牛蒡酚A,B,C,D,E,F,H,此外尚含少量生物碱,甾醇等。
【性状鉴别】 瘦果呈长倒卵形,略扁平,微弯曲,长0.5~0.7cm,宽0.2~0.3cm。表面灰褐色,有多数紫黑色小斑点,并有数条纵棱线,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一圆环,中央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有圆形果柄痕。果皮较硬,子叶2片,淡黄白色,富油性。气无,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图6-44)。
图6-44 牛蒡子外形图
【显微鉴别】 粉末 灰褐色。①内果皮石细胞成片,无色,细胞略扁平,表面观呈尖梭形、长椭圆形或尖卵圆形,相嵌紧密,侧面观类长方形或长条形,稍偏弯,长70~224μm,宽13~70μm,壁厚约至20μm,木质化,纹孔横长,孔沟较稀。②中果皮网纹细胞横断面观呈类多角形,垂周壁细点状增厚; 纵断面观细胞延长,壁具细密交错的网状纹理。③外果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略径向延长,外被较厚的角质层; 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垂周壁稍弯曲。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圆形,常与其下压缩的细胞粘连,界限不甚分明。④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有的糊粉粒中有细小簇晶,并含脂肪油滴。⑤草酸钙方晶直径3~9μm,成片存在于黄色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含晶细胞界限不分明 (图6-45)。
图6-45 牛蒡子粉末图
1.内果皮石细胞 2.草酸钙方晶 3.中果皮网纹细胞 4.子叶细胞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少量,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2) 取脱脂样品粉末2g,加乙醇20ml温浸1h,分别取滤液2ml,一份加入1%三氯化铝的乙醇溶液,呈蓝紫色; 一份加入等体积的3%碳酸钠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试剂,则溶液呈红色。
(3) 取本品粗粉5g,加稀盐酸水溶液 (pH 1~2) 10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3份各2ml,置3只试管中,分别加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各1滴,则分别产生白色、棕红色及白色沉淀。
【检查】 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方法测定,总灰分不得超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炮制】 牛蒡子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炒牛蒡子 形如牛蒡子,色泽加深,质脆,微有香气。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6~12g; 外用适量煎水含漱。
【附注】 牛蒡根及茎、叶自古均入药。牛蒡根含多炔物质,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并含有抗肿瘤物质; 牛蒡叶含抗菌物质,主要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在河北药店中称“大夫叶” 供药用。
伪品: (1)新疆牛蒡子 同科植物大鳍蓟Onopordum acanthi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产于新疆,与正品的主要区别: 椭圆形,不弯曲,长4~6mm,宽2~3mm,表面灰白色,有多数隆起的水波状横纹。顶端钝圆,稍凸起,常有白色冠毛残存(图6-46)。
(2) 云木香子: 同科植物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 的果实。呈楔形,略弯曲,具四钝棱,上端较宽,长0.8~1cm,宽0.2~0.4cm,表面灰褐色至灰黑色,色浅者可见黑褐色斑点,顶面呈不规则四边形或三角形。
味苦,麻舌。
图6-46
伪品大鳍蓟种子
(3)绒毛牛蒡子: 同科植物绒毛牛蒡子Arctium tomentosum Mill. 的果实。呈矩卵圆形,稍弯曲,长0.5~0.7cm,宽0.2-0.4cm,两端近平截,顶面观为多角形,可见一直径约0.2cm的黑色圆环,表面褐色,具黑色小斑点。
(4) 水飞蓟: 为菊科植物水飞蓟Silybum mariarum(L.) Gaertn. 的果实。
果实呈类长卵形,两侧略不对称。长0.5~0.7cm,宽0.2~0.4cm。表面黑褐色,具横向波状细纹,有光泽。顶端具微斜的白色浅环,中央常有一半球形突起,基部有一窄缝状着生痕。质硬,内含种子1枚。气微,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