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 :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
【别名】 刀豆子,刀鞘豆,马刀豆。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DC.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剥取种子,晒干。
【产地与销售】 我国南方各省和长江流域均有栽培,主产于江苏,湖北,安徽等省,销全国。
【化学成分】 含尿素酶,血球凝集素,刀豆氨酸,蛋白质等。
【性状鉴别】 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宽1~2cm,厚0.5~1.2cm。外皮淡红色至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边缘一侧具灰黑色眉形种脐,习称“黑眉”,长
1.2~1.7cm,约为种子的3/4,宽0.2cm,种脐上有白色线纹3条,其上有时可见白色膜片状珠柄残留。近种脐的一端有凹点状珠孔,另一端有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亮,内有黄白色种仁2片 (子叶)。气无,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图6-4)。
图6-4 刀豆子外形图
以粒大,饱满,色淡者为佳。
【显微鉴别】 横切面 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长170~270μm,宽14~26μm,壁自内向外增厚,外缘有一条光辉带。表皮下方为2~6列支柱细胞,呈哑铃状,长60~170μm,宽34~63μm,缢缩部宽12~24μm,壁厚1.7~5μm。其下为10数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有维管束。种皮下方为数列多角形胚乳细胞。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种脐部位的栅状细胞2列,支柱细胞多列,其外侧有种阜,细胞类圆形,不规则长柱形,壁较厚; 内侧具管胞岛,椭圆形,壁网状增厚,具缘纹孔少见。周围有4~5层薄壁细胞,其二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型细胞间隙。
【炮制】 刀豆除去杂质、洗净,用时捣碎。
炒刀豆,将捣碎的刀豆,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微有焦斑时,取出,晾凉。
【功能与主治】 温中,下气,止呃,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喘咳。
【用法与用量】 4.5~9g,炒黄研末或烧存性研末3~10g。
【附注】
1.刀豆壳 本品为刀豆的果皮。荚果呈长剑形,略作螺旋形扭曲,长15~30cm,宽3~4.5cm。先端尖,微弯,基部有扭曲粗壮的果柄。外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平滑或具皱纹,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在背腹缝线处各有纵向肋线一条。中果皮革质,带纤维性。内表面白色,质疏松,海绵状,有种子脱落后的凹痕。质硬易碎。气无,味淡。和中下气,散瘀活血,治反胃,呃逆,腰痛等,3~9g; 烧存性研末外用。
2. 伪品 常春油麻藤子,豆科植物长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irens. Hemsl. 的干燥种子,误作刀豆子入药。种子呈扁卵形或扁圆形。长2~3cm,宽1.5~2cm。表面呈棕至黑棕色,略具光泽。边缘具黑褐色近环形的种脐,种脐长占种子周长的一半以上。种脐有灰黑色株柄残基。质硬,不易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黑褐色而光亮,子叶2枚,灰白色。气微,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