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叶 :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图经本草》,附于蜀漆 (常山苗) 名下。
【别名】 八角梧桐叶、泡桐花叶、臭桐叶。
【来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trichotomum Thunb. 的干燥叶及嫩枝。6~7月开花之前采收,晒干。
【产地与销售】 主产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省,多销往南京、上海等地。其余黄河以南各地均产,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分】 叶含海州常山苷甲、乙、海州常山苦味素甲及异构体乙及臭梧桐苷等。
【性状鉴别】 干叶多皱缩、卷曲; 完整的叶展平后叶片
呈宽卵形或椭圆形,长5~16cm,宽3~13cm; 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全缘或微有波状齿,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绿色或黄绿色,两面均被毛茸,尤以叶脉处为多; 叶柄长2~8cm,具纵沟,密被茸毛。小枝类圆柱形或略带方形,有纵向纹理,棕褐色,具黄色点状皮孔,密被锈色短柔毛,稍老则毛茸脱落;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木质部淡黄色,髓部白色。气特异,味苦而涩(图4-44)。
图4-44 臭梧桐叶外形图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呈微波状,气孔少而小;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深度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较大而多; 被稀疏的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具2~12个细胞,直径35~81μm,长115~670μm,表面有纵向角质层疣点。腺鳞表面观呈圆形或盘形,头部由6~10个细胞组成,直径33~75μm,柄部单细胞 (图4-45)。
【炮制】 除去杂质,用清水喷润,不洁者快洗,润透,切成约1cm短段,干燥。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止痛,平肝潜阳。
遂,疟疾,痈疽疮疥。
【用法与用量】 9~15g。
图4-45 臭梧桐叶的表面观
A. 叶上表皮 B. 叶下表皮
用于风湿痹痛,眩晕,偏头痛,半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