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叶 :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经集注》。
【别名】 伞柄竹叶。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Keng) Keng f. 的干燥嫩叶。
【产地与销售】 我国南方各省多有生产,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自产自销。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细长卷筒形,展开后叶片为披针形,长6~20cm,宽10~28mm。上端渐渐窄细而尖锐,叶基圆形,边缘的一侧有细锯齿,中间有一条较粗的筋脉和8~16条较细的平行细脉,上表面灰绿色,光滑,下表面及叶缘粗糙而有毛。叶柄长2~7mm,有的叶片带叶鞘,叶鞘无毛,具纵纹,长2~8cm。质脆而有弹性。气微,味微苦 (图4-26)。
【炮制】 除去杂质、枯叶与硬梗,切成长约10mm短段,筛去灰屑。
【功能与主治】 清热除烦,解渴,利尿。用于发热烦躁、口渴,目痛,口舌生疮,尿少色黄。
【用法与用量】 6~10g。
图4-26 苦竹叶外形图